|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正引领着新一轮全球化。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未来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向,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职业院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促进世界职业院校间深度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国家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方式。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主动作为。
广西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平台优势,在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上下功夫,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互信机制,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标准互认,与东盟国家共创共享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努力为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留学广西”品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各高职院校逐步打造以“汉语+技能”“专业+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东盟国家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时在专业技能培训中注入文化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商务部设立的援外培训承办单位,聚焦糖业技术、现代商务、跨境电商、港口物流、智能财税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援外培训项目,2012年以来,已培训来自六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36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研究人员、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东盟师资培训中心,构建“专业技能+汉语+文化”培养模式,积极扩展与东盟国家师资队伍建设、文化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共建东盟示范基地,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平台作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助推广西职业院校整合和聚集优质办学资源,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推动中国和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常态化发展。2020年,广西开展国(境)外人员培训量130803人天;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1316人天。2016—2020年,广西财经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的中国—东盟人才培训基地(中心),为东盟国家培训专业技术技能人员5000余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通过在境外建立培训基地、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开设中国传统医药教学点等方式,帮助东盟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8000余人。2020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柬埔寨设立中国—柬埔寨联合实训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境外分别设立了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心、广西交职院东盟国际学院缅甸分院。
探索境外办学,助力企业“走出去”。指导高职院校紧跟产业“走出去”和人才培养需求,立足优势专业、对接国际标准,在东盟国家设立海外分校、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开发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和国际水平专业标准,有效输出优质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近年来,广西职业院校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41个、课程标准196个。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向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成功输出水利、灌溉、测量、给排水等水利类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标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结合最新行业规范制订6个企业标准,并译成老挝语进行推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沙特卡坦尼集团、柳工共建沙特卡坦尼学院,共同打造“中国标准”工匠人才,推动工程机械专业标准及资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和服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一带一路”职教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文+”教育理念最早在2018年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提出。传统的纯语言教学往往存在“学非所用”的问题,即教学与实际相脱节。原有国际中文教育“供给侧”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内容与新形势下海外“需求侧”多样化的现实情况脱节,难以有效回应国际教育市场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个体多元化发展需求,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中文+”人才短板已成为制约中外多领域、深层次产业和行业深度合作的瓶颈和短板。“中文+”教育理念侧重在语言学习基础上进行其他专业的学习,有助于实现海外人才市场“需求侧”与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无缝对接,进而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提出积极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意在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将中文教学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在“中文+职业技能”理念的引领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2020年10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的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启动。
作为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学校从专业设置、教材编写、课程标准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的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质量效益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影响力,促进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走出去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中国语言文化、教育标准和技术产业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基地不断探索推进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国际化师资人才、职业中文水平考试、国际化“1+X”证书等方面创新发展;统筹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实现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依托“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开展全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培训、国际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基地、“1+X”证书国际化培育与推广、产教融合携手“出海”、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人文与技术技能交流等工作,根据外国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中文为切入点,逐渐向其他领域延伸,打造出各类“中文+”项目,为各国培养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成立,实现了中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语言教育机构加入其中,大力培养“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整合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的典范。
为“一带一路”贡献中国标准:以建设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起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走出国门。
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能力建设”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经教育部批准,有色金属行业以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企业当地员工的职业教育需求为立足点,组织国内职业教育资源为当地员工开展培训和非学历教育试点,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8所试点院校之一,依托传统优势机电类专业,承担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的建设任务,负责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工作,面向在赞中资企业的本土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率先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以在赞中资企业当地工人技能培训为开端,开创了企业伴随式走出去的境外办学模式。南工教师团队开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文教学标准,于2019年3月获得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局(TEVETA)批准成为赞比亚国家标准(赞比亚国家教学标准编号:410),这是我国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主权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根据赞比亚实际情况,按每年3个学期、3年共3600多学时制订教学标准,内含基础课、技术平台课、专业课及实践课程等共计18门课程标准,共有26万多英文字符、285页。编写教师均在赞比亚参加过多个工种的实际培训工作,熟悉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标准质量获得了赞方专家的肯定。截至2020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选派7批次15人次赴赞比亚实地调研和开展专业教学,已培训赞方员工800余人。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重要成果,象征着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助推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国际化,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近3年来,机电学院为企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师生为谦比希铜冶炼厂、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解决UPS加强防雷击技术、流量计自动校正技术、铜精矿联动生产PLC控制器改进等技术难题若干项,节省技术研发费达75万余元。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新样板,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方案,是中赞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新桥梁。学校通过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两国之间开展师生交流、学者交流、学术交流等全面合作,为两国职业教育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掀开了中赞两国教育文化交流新篇章。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跨文化性、流动性特征日趋明显,跨境教育的扩展、本土教育与全球教育的融合发展愈加深入。职业教育走出去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自身发展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国际竞争和对外开放的内部要求,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走出去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过30多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经验积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新途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探索出一条新路。“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建成“全国领军、世界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目标,重点实施“质量优先计划”,推进优势专业辐射;实施“引凤筑巢计划”,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实施“翼展全球计划”,促进学生教育国际化;实施“携手共进计划”,推动涉外办学提档升级;实施“联智共赢计划”,拓展科技服务国际合作;实施“腾飞聚力计划”,助力企业走出去。持续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服务“一带一路”职教品牌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学校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也是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铜仁职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肩负高职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新使命与新担当。多年来,学院努力开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局面,做出行之有效的探索,走出一条西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新路。
建设汉考平台,服务周边院校。作为全省第一所具备举办HSK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语言仿真模拟实训室建设和国家标准化考场建设工作,不断提升HSK汉语考点语言服务能力。自2013年考点成立以来,共计组织HSK考试27场次,为省内外10余所高校国际学生提供汉考服务2800余人次,多次受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汉语考试中心嘉奖。
建设科研平台,提供决策咨询。2019年,学院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心”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标重点研究课题,重点围绕东盟国家职教发展研究、中国与东盟职教比较研究以及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开发国际标准、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命运共同体等的研究,现已出版专著《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
建设服务平台,便利师生生活。学院为提升在校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与省市出入境管理部门深入交流探讨。2017年,贵州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在铜仁职院设立了贵州省首个“高校外国人服务站”,成为地方公安机关与高校深度合作、探索外国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成功典范,对全省高校建立和推广驻校外国人服务站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建“海外分校”,助推标准输出。2019年10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老挝分校”。老挝分校办学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直属高校巴巴萨技术学院达成高度共识,联办专业、联合培养,围绕老挝紧缺人才的需求,将铜仁职院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列入联合培养农业类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体系,并共同开发国际通用的农、医、药等专业标准和国际汉语教育课程体系。“中老合作共建‘海外分校’与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入选第四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依托“留学项目”,拓展师生视野。学院依托国家公派项目、“千人留学计划”以及校际合作等项目,积极选派优秀师生前往国(境)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培训和访问,有效拓展了师生队伍的国际化视野。累计派出20余个团组200余名师生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老挝等国家交流学习、进修培训。
强化“校际合作”,扩大影响范围。学院坚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广泛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先后与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境)外52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以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教育合作联盟,承办“中荷高职教育论坛”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先后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论坛、世界青年峰会“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论坛等展示国际交流合作成果。
发挥资源优势,服务地方政府。学校充分发挥学院外语类小语种人才优势和学生国际资源。
近年来,学院共派出英语、俄语、越南语、老挝语教师200余人次,为政府部门对外交流提供翻译服务50场次,组织留学生参与旅游推介活动10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地方政府的国际交流合作,助推了全域旅游的国际化进程。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荣获“2017年度铜仁市改革创新突出贡献奖”。
培养技术人才,服务沿线国家。服务“一带一路”,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服务重点,加大技术技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自2011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共累计招收42个国家留学生近千人,现有国际学生264人,生源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0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据统计,近400余名“汉语+技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分别进入本国政府行政部门、地方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单位就职,成为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共建实习实训及培训基地服务驻外企业。学院建立了海外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培训医、护、药、经管、工程、信息等专业本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2020年,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共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铜仁职院不断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路径,推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闯新路、开新局、育新机、出新绩,共担服务“一带一路”的职教使命。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