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临黄渤海,西连中原腹地,经济大省山东既是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山东加快构建面向日韩、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开放格局。今年前10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0%,较全国外贸整体增速高13.8个百分点。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7483.7亿元,同比增长42%,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 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11月29日,载有50车冷链食品的“齐鲁号”欧亚班列自济南董家镇站驶出,开往俄罗斯莫斯科。这是山东根据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物流通道的一个缩影。目前,从山东发出的欧亚班列,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的22个国家52个城市。今年1-10月,山东“齐鲁号”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456列,开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9%。
借助穿行于欧亚大陆间的班列,山东不少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良性产业循环。山东安和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澍说,通过欧亚班列,山东企业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纺织机,当地纺织厂用这些设备进行棉纱加工,加工好的棉纱通过返程班列运回山东。这既满足了国外工厂的生产需求,山东也因此获得了中亚的优质棉纱成品,实现了双赢。
在不断加快陆上“西进”步伐的同时,港口对山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格局的贡献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山东港口全力争引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全球知名船公司开航线、升运力,新开71条航线,航线总数达316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沿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思路,山东已构建起“连通日韩,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青岛等沿海城市还在日韩与中亚国家贸易中充当了“中转站”角色。去年以来,多趟装载日本货物的班列由山东始发,驶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这一海铁联运模式已实现常态化运营。
记者7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已与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297对国际友城,并储备了大批意向结好友城,有力促进全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山东省委外办主任蔡先金介绍,近年来,山东在密切传统国际友城交往的同时,积极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城交往渠道,努力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良好布局。
据介绍,山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机遇,不断扩大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上合组织等重点区域、国家地方政府交往;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旁遮普省建立友城关系;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建立正式联系渠道。
“今年以来,山东已成功举办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多场对外交往活动,促成与‘一带一路’友城间多项经贸、人文、社会领域合作。”蔡先金说。
据悉,今年山东新增10对国际友城,目前已与88个国家建立了598对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
云上招商、拥抱世界 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新渠道
10月底,一场“德国·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德国、山东的企业、商业协会及相关部门的嘉宾通过云端相聚,线上洽谈。在交流会中,共有10家企业达成共识,形成6项战略合作协议。
如今,这种线上“云招商”“云签约”模式,已经成为山东近两年招引外资项目的“新常态”。“2020年,面对疫情造成的无法开展实地经贸洽谈的不利影响,山东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线下转线上,取得良好成效。”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说,去年以来,山东多次举办重点外商投资项目视频集中洽谈、签约活动,签约外资项目超过200个,总投资超过300亿美元。
除了“云招商”,山东还积极利用线下推介机会拥抱世界舞台。在闭幕不久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山东省交易团参会单位超6000家,累计成交额60亿美元以上,比上一届增长超20%。
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新渠道,让山东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收获了丰硕成果。今年1-9月,山东实际使用外资达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9%,增幅高于全国25.7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张琦说,对开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招商引资的创新举措,推动山东在国际形势动荡变化和疫情严重冲击下,取得了外贸外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突出成绩。
抢抓机遇、深耕海外 精准扶持让“走出去”成为“必选项”
除了“引进来”,山东还通过政策支持,提升企业“走出去”竞争力。在山东临沂,临沂商城通过主动布局海外临沂商城、物流仓储中心、营销服务机构等方式,已在匈牙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9处海外商城、海外仓,形成了稳固的国际销售渠道。
“我们公司以前只做国内市场,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利好政策出台,现在公司出口产品占了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临沂优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告诉记者,临沂商城很多专注内销的商户开始大胆尝试开拓海外市场。
政策导向给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利好效应在齐鲁大地“多点开花”。11月12日,位于山东青岛的上合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以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为特色,可以让符合条件的中国货物在出口时享受关税优惠。
“启动建设两年多来,上合示范区逐渐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贸易通道。”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庆胜说,随着各项政策助力,青岛正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目前青岛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已突破2万家。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山东外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说。
11月下旬,一列满载100个标箱的汽车配件、自行车、日用百货等货物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从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出发,开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
“欧亚班列比海运能节省一半的运输时间,今年我们公司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同比增长超过40%。”安信瑞驰供应链管理(青岛)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史玉琴说。
胶州海关副关长徐月静介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齐鲁号”欧亚班列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齐鲁号”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456列,同比增长14.92%,共有50条运营线路,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52个城市。
2021年2月8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车务段济南南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组织“齐鲁号”欧亚班列装车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除了发送货物外,“齐鲁号”欧亚班列回程的班次也在增多。山东安和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澍说,借助欧亚班列,山东多地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循环。
例如,从山东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纺织机,当地纺织厂用这些设备进行棉纱加工,加工好的棉纱,再通过返程班列运回山东。这样既满足了当地工厂的日常生产,山东也获得了中亚的优质棉纱成品,实现了双赢。
“借助便捷的铁路网络和发达的港口物流,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齐鲁号’把运营线路起点延伸到了日本、韩国。”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驻日本营销中心主任丁慧聪说,近两年来,多趟装载日本货物的班列由山东始发,驶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这一海铁联运模式已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的山东,不仅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之一,如今也凭借东临黄渤海、西连中原腹地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业内人士认为,8年来,随着山东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领域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为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滨州市首家“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落户沾化区后,今年以来,当地前9个月已完成外贸额1800万美元,带动沾化冬枣等一批优质农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据介绍,跨境电商将沾化冬枣、海蜇等当地特色产品带到俄罗斯、波兰、越南、阿联酋、印尼、匈牙利等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市场。据测算,跨境电商产业园今年可实现8000万美元的外贸出口量,5年内能够实现5亿美元的外贸出口量。
为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山东从去年开始综合运用线上云展会、线上长期展示、“线下展品展示+线上视频对接”等多种展会模式,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今年1-10月,山东已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展会11个,组织1800余家外贸企业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额4.9亿元。
山东还积极引导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产能优势化为合作优势,推动了一大批产能合作大项目。
作为一家以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开发与制造为主的企业,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长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民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今年6月,我们与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在巴基斯坦建设辣椒产业园项目,从事辣椒机械生产和辣椒种植。”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敏说。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型成介绍,今年山东新认定柬埔寨桔井省经济特区等5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达到13家。例如,赛轮、双星、森麒麟、玲珑等企业,在泰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建设了轮胎生产基地;南山集团、魏桥铝业等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生产加工园区。
截至今年10月,山东省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合作区累计投资额59.4亿美元,合作区总产值242.5亿美元,入区企业276家,区内从业人数3.3万人,带动货物进出口121.9亿美元。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沿线国家朋友圈,将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说。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