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当今世界,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在经济、产业、科技等领域发展各有特色,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多元多样。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需要加强系统性设计,坚持分类施策,不断优化科技人文交流国别布局,在充分尊重参与国家发展意愿与历史、文化等多样性基础上,根据各国经济、产业、科技发展特点,明确科技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交流新模式,引导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参与国家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格局。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用好民间合作交流渠道,是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培育建立区域科技组织联盟、建设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鼓励民间科技组织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等方式,搭建民间科技组织合作网络平台,吸引更多国外科技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扎紧信任纽带,实现智力聚合。
增进参与国家民生福祉。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要致力于满足参与国家共同利益诉求,围绕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深化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主动分享中国科技治理经验,主动帮助参与国家提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科技治理水平,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和增进人民福祉作出贡献;扩大医疗健康、绿色能源、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满足参与国家民生技术需求,努力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力。
强化科技创新领域互知互信。科学家是科技人文交流的主体和联通中外科技界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在科技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持续扩大科技人文交流规模,支持更多“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科学家来华交流工作,促使他们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成为推动中外创新对话的“使者”。紧密围绕参与国家科技发展的急迫需求,主动开展技术培训、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等工作,传授中国优势技术、分享中国科技治理经验,努力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外国科学家,稳固和扩大我国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
做好交流成果宣传。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针对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特点,认真做好中国科技对外交流叙事内容的系统设计,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容易引起受众共鸣的故事挖掘和提炼出来,以当地民众容易读懂的方式讲述中国科技故事、传播中国科技创新理念,努力营造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发挥出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加强各国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紧迫需求,中国与不少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条件有很多共同之处,以科技创新推动增长动力的转换,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国与各国共享科技成果和创新发展经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根据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其远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形成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表明,推动国际合作、发展国际贸易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沿线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在装备制造、空间、农业、减灾防灾、生命科学与健康、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深化科技人文合作,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的社会共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宗教信仰等也十分多元化,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以科技学术交流为切入点,与沿线国家的科技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这可以有效避开一些政治障碍,促进民心相通;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只有民相亲才有国相交,只有心相通才能民相亲。通过人文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发展程度各异、历史文化宗教不同的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话语、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可以为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深度和水平,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培养科技人才,建设不同类型的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汇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强化合作研究,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找到各国的利益汇合点,解决沿线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为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可以说,科技人文交流是维系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头羊和先行者,以科技为基础,科技先行。
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对策建议
组织开展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打造科技人文交流平台
20世纪以来,科学蓬勃发展,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公众个人的关系愈发密切,科学文化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深度渗透,“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是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与有关国家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可通过举办“一带一路”科学文化研讨会、建立“一带一路”科学文化研究中心、创办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期刊等,打造科技人文交流平台,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交融与合作发展,建立“一带一路”区域的科技人文新秩序,改善国际科技治理环境。
增进科技共识与协作,健全科技智库合作机制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围绕“一带一路”重大议题,协力构建沿线国家科技智库合作交流的平台,创新全球科技智库合作运行形式,在沿线国家共同关注的科技领域,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为中国及沿线国家政府建言献策,增进国家间政策沟通,推动各方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在科技智库合作机制上,可建立常态化组织协调机制、信息享用机制、成果发布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我国智库和沿线国家智库的交往,积极开展双轨外交,增进科技共识与合作。
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建立科普活动交流机制
教育为一国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可根据沿线国家各自的科技资源特点与优势,以青少年为核心群体,开展科普活动交流。定期开展沿线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活动,搭建青少年科技交流平台,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加强各国青少年的互动,建立科普活动交流机制。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