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常熟兴华港码头上,“再向东飞100米左右,悬停……”,在海关无人机的监管下,一艘趸船正通过“抵港直装”模式吊装至“格瑞特”轮上,即将扬帆起航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援助当地板丁渔业码头项目的建设。
这艘出口趸船长约50米,体积约1240立方米,重187吨,由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出口,参与我国政府援建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政府的重大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对抗贫困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出口货物需要先运抵港口堆场落地,待装载船舶靠港后,设备再从堆场通过吊装运输至船边装载。可这么一个巨无霸,运输实在是太困难了,如果不能按时发出,会大幅拉长当地项目工期,造成较大损失。”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谷立冬说。
为确保项目进度,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常熟海关果断采取“抵港直装”的便利化措施,加快通关物流速度。“在‘抵港直装’模式下,趸船可以通过提前申报方式,不用运至港口堆场‘中转’,直接运抵码头吊装到货船上后放行。”常熟海关物流管理科科长王以致介绍,海关积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抵港直装”等各项惠企政策,及时掌握船舶货物集港及通关动态,实现“即到、即验、即放”。在“通得快”的同时,常熟海关采取“无人机+巡查”的智能化监管方式,构建空地立体化监管网络,确保货物安全顺利出运。
当天下午5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格瑞特”轮终于踏上了远去的征程。“从装载船舶靠港到装货驶离,全程压缩至25小时内。常熟海关既严格执法,又便利服务,保障我们按期出港。”谷立冬感激地说。
同时,防疫检查不落下,“防护装备穿戴完毕,密闭性检查完毕,情况一切正常,可进行登临操作。常熟海关3名疫情防控专班作业关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登上8万吨级半潜船“新耀华”轮,开展船舶检疫和海关查验工作。
“新耀华”轮船长255米,满载吃水10.5米,装货甲板面积近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该船受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将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国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的9艘现场施工船舶运载回国。
据了解,通常进口货物需待装载船舶靠港后卸载至堆场,再从堆场吊装至其他运输工具。可“一拖九”的“新耀华”轮吃水深、吊装难度大,若靠泊后吊装卸载将耗费大量时间。“如果这9艘船不能及时拖回项目公司基地检修,将会影响后续项目施工安排,因此,早在‘新耀华’轮从孟加拉国出发时,我们就向常熟海关提出了锚地检疫和查验的需求。”常熟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邹晓斌说。
锚地检疫是指在远离港口的锚地水域,海关关员对进入中国国境和开放口岸的人员、货物、运输工具实施检验检疫。针对“新耀华”轮的情况,常熟海关协同关税、船舶监管、查验等多部门协同会商,制定了专门的船舶检疫查验预案和通关监管方案。
“第一步是防疫专班人员锚地检疫,开展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工作。随后对9艘工程船进行查验,核实货物实际情况与申报是否一致,有无夹带违法违规物品,确保货物符合进境要求。”常熟海关查验一科科长任志峰介绍,在完成锚地检疫并实施必要的船舶检疫处理后,货物即可锚地“船边直提”卸货。
2个小时后,3名疫情防控专班作业关员下船,完成了全部检疫和查验工作。接下来,9艘工程船将按照计划依次从“新耀华”轮的前、中、后分三组卸载。在卸载的同时,常熟海关将采取无人机监管的智能化管理方式,构建立体化监管网络,确保安全监管全方位、无盲区,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监管力度,保证货物安全顺利入境。
近年来,常熟海关结合口岸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据介绍,下一步,常熟海关还将积极作为,强化监管提效率、优化服务保质量,助力外贸降成本、增效益,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动力。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