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太原4月2日电(记者胡靖国 王宁)“听老人们说,我们家是明朝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的。”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河南洛阳人丘宏安不仅祭拜自己的祖先,还前往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接续自己的家谱。
年逾花甲的丘宏安头发已经花白,他绕着洪洞大槐树遗址转了三圈,“我是来洪洞寻根问祖的,虽然家在中原大地,但我们全家都喜欢吃山西刀削面”。
实际上,汉代古槐早已在岁月的风尘中湮没,不过大槐树的形象依旧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根祖”图腾。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谣道尽了600多年前的波澜壮阔:明政府从1370年至1417年间先后在山西组织18次移民,百万民众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市,古槐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
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有一张收纳了450个姓氏的 “古槐后裔姓氏表”,如同洒向四野的种子,迁徙外地的移民们在异地他乡开始重新生根发芽。
“不论走到哪里,故土观念是他们最重要的思想之根。”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表示。
“很多海外华侨找到自己的根祖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秘书长胡守斌认为,追寻故土是中国人来自精神层面的理性本能,众多海内外华人在山西洪洞慎终追远也多是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的古槐移民后代已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根在洪洞,祖在老槐”,大槐树成了海内外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在2008年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1991年开始山西洪洞连续举办了22届寻根祭祖活动。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文化顾问樊德昌说:“这些游子来洪洞不是为了看山看水,而是了却一份寻根的心愿。”
“这是一个心灵再回归的过程,闪烁着人性的温暖。”胡守斌表示,根祖文化背后即是孝道和亲情,尊崇血缘关系和宗族观念在长时间内曾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都有“归去来兮”的情结和落叶归根的情怀。
“大槐树移民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当时举目无亲的背景下,这也促逼着移民在新的环境中迸发出创造力,这种走出去、开拓创新的行为仍然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曾业松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