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徐永春)非洲红海边一座小村屋,几束阳光穿透破陋的房顶,投射在斑驳的土坯墙上。一位戴着头巾的妇女,蹲在石头堆砌的灶台前添火做饭,被烟灰熏黑的锅上冒着热气,男孩从后面抱着母亲,依偎在她的背上,幸福地眯上眼睛。
这是女摄影师梁子通过镜头记录下的一对非洲母子的温情瞬间。“有光,有爱,有温暖。”一位微博网友留言说。
年逾四十的梁子出生于北京,是一位旅行家、摄影师和自由撰稿人。她说,自己向往无拘无束的羁旅生涯,去非洲旅行是长久以来的梦想。2000年7月,梁子前往非洲莱索托拍摄,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深深吸引了她。目前,她已8次只身探访非洲,去过11个非洲国家,主要拍摄非洲小村落人民生存状况的照片和纪录片,出版了《红海大漠》、《我的非洲部落》等作品,被网友称为“行者”。
在梁子的眼中,非洲大陆是一片静谧的沃土,那里看不到车水马龙的纷乱,也没人因为晋级、加薪而焦虑不安。“每一天,人们都平和地过着并不富足的生活,但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人生最真切的情感。”
2002年,塞拉利昂的十年内战刚刚结束。梁子来到一个叫做班乌拉的村子,当地一所小学刚恢复上课。校长告诉她,土墙草顶的破旧校舍根本不能遮风避雨,雨季暴雨来临,学生只好淋着小雨上课,“等雨过天晴,各班都上体育课,为的是在外面把淋湿的衣服晾干”。
梁子以为刚刚经受了战争的孩子,一定是行枯体瘦,面容呆滞。然而,站在她面前的却是一排排极其阳光的学生。“他们个个挺着小胸脯,在高唱塞拉利昂国歌之后,大踏步走进教室,在我的镜头前没人害羞,没人躲闪,昂首挺胸,充满自信。”
十年非洲之行,梁子感触最深的是当地人的乐观心态。她说,在非洲常遇到饿着肚子的人,却极少看到苦大仇深的表情。
在布隆迪的特瓦人村庄,梁子曾遇到一群脸上写满阳光的女人。她们一边欢快地歌唱,一边捏着泥罐。“自然状态下的劳动,像是在编排一场歌剧。”
梁子问身边的酋长,今天是什么日子,她们怎么如此高兴?酋长笑着答道:你觉得奇怪吗?我们永远都是这样。
事实上,一个泥罐只能卖四五百布朗(相当于人民币三四元),在物质匮乏、物价高昂的布隆迪,连一顿普通的饭钱都不够。然而,这个收入微薄的劳动,却为她们带来了抵制饥饿的希望。“她们对生活没有更多奢望,非常容易满足,似乎快乐已经注入她们的血脉。”梁子说。
贫苦,却乐观豁达;简陋,却温馨自然;庸散,却舒缓淡泊。梁子通过照片和游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非洲“众生相”:红海之滨,年轻的渔夫将手中鱼叉奋力刺向水中的游鱼;在杂草丛生的空地上,一群踢球的喀麦隆小男孩光着身子、尽情奔跑;非洲特瓦族人取出埋在地下的泥罐,享用起自酿的香蕉酒;南苏丹怀抱婴儿哺乳的母亲,虽然贫穷,也努力给孩子最大的呵护……
从莱索托到塞拉利昂,从肯尼亚到刚果(金),梁子每去一个非洲国家,不是惊鸿一瞥,旋入旋出,而是收拢翅膀,落地筑巢,与当地人同吃同住达数月之久。梁子说,从第一次走进非洲,就采取了安“家”的方式。在她看来,家的概念完全不同于旅店。“旅店只是行路人的驿站,而家充满牵人魂魄的情感,让人牵挂。”(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