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长春12月8日电(记者姚湜 孟含琪)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成为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突出问题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外中高端劳务输出比例偏小。对此,中国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推动大学生海外就业,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吉林省近期举办了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公益人才交流会,面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护士、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领域的3400余个国际交流岗位吸引了众多大学生驻足咨询。
长春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展婷(化名)在一家公司的招聘台前咨询了去泰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岗位情况。“我挺想去泰国的,觉得出国就业很好,毕竟在国内找到适合的工作不容易。”她说。
展婷心仪的泰国对外汉语教师岗位能提供住宿及每月4000元人民币的薪水,要求应聘者持有“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而前往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岗位能提供超过7000元人民币的薪水,外派日本的护士岗位据称平均年收入可达24万元人民币。这些岗位对英文、韩文、日文等语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参会的日本阿斯因特株式会社有关负责人说:“我们与吉林省合作主要是看重这里数十所高校资源,现在很多吉林的大学毕业生都与我成了同事。”
不久前,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也相继举办了类似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海外招聘会。
近年来,国际劳务市场中高端劳务占比逐年升高,而中国外派劳务的主体和潜在主体依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外语水平、职业技能、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中国在日益增长的国际中高端劳务需求中屡失良机。
“在中高端领域,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很大。开发这些岗位对中国大学生海外就业而言是机遇,对对外劳务企业而言更是转型调整的必由之路。”吉林省商务厅境外就业管理处处长顾洪明说。
吉林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于桂兰认为,此类交流项目如果能开发好,确实可以得到双赢结果。
“中国大学毕业生在职业早期去海外就业,能够学习到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算是再深造。归国再就业时,海外从业经历会变成他们的求职优势。”于桂兰说。
不过,与在国内求职不同,海外岗位的求职者都需向中介公司缴纳一定费用,包含签证、机票、培训等。这对刚毕业的中国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外,在海外完全独立地工作和生活,对于成长环境相对宽松和优越的中国“90后”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