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8|回复: 0

毕飞宇:中国文学走向海外最需要耐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9 12: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伦敦4月8日电(记者张建华 夏晓)在8日开幕的伦敦书展上,50岁的中国作家毕飞宇再次现身书展现场,与海内外读者面对面交流。

    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学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中国作家的海外关注度正在提升,不过作家本身不要太自我感觉良好。一定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了,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参与的可能性,才会有更多的人渴望了解中国,并选择文学这个窗口,”他说。

    毕飞宇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要走出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时的西方人“对中国不感兴趣,对你的文学自然也不感兴趣”。而现在的中国作家,走出去的机会比30年前多了很多。

    尽管已有不少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为外文,毕飞宇认为,中国文学走向海外最需要的仍然是耐心,“千万别把一个作家在海外出了一本书,然后海外媒体上有了一两篇评论,就当个很大的事情。以前一些中国人喜欢听西方人的评价,觉得西方人的评价就是最后的评价,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

    谈到中国作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毕飞宇认为,真正好的文学交流是在平静中进行的,而不是在喧闹中。“一定是很安静的那种,深入到作品内部、深入到双方生活和性格内部的那种交流才是有意义的”。

    毕飞宇回忆说,2012年,英国知名女作家拜厄特访问南京,他尽地主之谊全天陪同,并与这位英国同行展开了充分和深入的交流。这成为他最难忘的一次国际交流经验。

    毕飞宇认为,作家不必过多追求“国际视野”。他说:“一个作家真正的视野是永远盯着自己,盯着自己的文化,盯着自己的生活,因为那个是文学需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一个作家说他具有‘世界文学视野’,这个作家是不成立的,也是危险的。”

    毕飞宇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其所著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中篇小说《玉米》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文等在海外出版发行。根据《推拿》改编的同名电影今年2月参赛柏林国际电影节,影片摄影师获得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

    一年一度的伦敦书展始于1971年,是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世界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也是欧洲春季最重要的出版界盛会。本届伦敦书展将持续至10日。(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