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贸区全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并不是一个单独划分出来的整体区域,而是由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组成的。它的范围涵盖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中国首家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以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它位于货邮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的浦东机场内。整个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今年4月22日,海关总署决定分批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其中,“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等7项制度在5月1日之前推广实施,其余7项制度在6月30日之前推广实施。
第一批7项制度分别是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和融资租赁。其中前三项提升了企业通关效率,节约了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后四项则意味着自贸区在功能上的拓展,允许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和融资租赁这四项业务。
第二批7项制度全部都是通关便利措施,分别是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保税物流联网监管、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是指把传统的“一票一报”改成“多票一报”,大幅减少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有效降低通关成本。
“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是指对一线进出境备案清单以及二线不涉税的进出口报关单取消随附单证的要求,必要的时候,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随附单证。
“统一备案清单”是指把自贸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备案清单申报要素由原来的最高40项统一简化成了30项,实现规范简捷申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自贸区一体化运作。
“内销选择性征税”是指让企业自主选择内销货物按进口料件还是实际报验状态缴纳进口关税,这将吸引更多生产企业入区,有利于企业扩大内销。
“集中汇总纳税”是指在有效担保的前提下,实行先放行后征税,从而实现货物的高效通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据测算,应税货物通关时间可因此节省70%。
“保税物流联网监管”是指将仓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与海关联网,将传统的阶段性盘库方式改为动态、实时的仓库核查模式,实现海关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做到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
“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是指将卡口验放从 “2上2下4敲章” 的人工手续变成了“0上0下0敲章”的自动过卡,车辆过卡平均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了45秒,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每天通车能力提高了8倍。同时,也提高了海关防控风险的自动化处置能力。
来源:网络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