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丁栋)继近日透露万人裁员计划后,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正在酝酿更大转型,在外界看来,曾在上世纪80年代“怒砸冰箱”的张瑞敏,从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此次对于传统制造业再次举起“大锤”,正是对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模式主动适应的结果。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近日表示,将在今年“去掉”1万名员工,该言论引发外界对海尔裁员的关注。海尔官方19日表示,外界对海尔大裁员的报道存在误解,海尔没有主动“裁员”,减员增效是公司创新转型的必然结果。
2012年末,海尔在册员工总数为86000人,2013年末减少为70000人,同期公司人均创造利润同比增长50%;2014年5月末海尔在册员工进一步减少为64955人。根据张瑞敏的计划,今年下半年海尔还将减少5000人,主要面向的是中层管理者。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海尔此次大规模裁员更多地来自主动的战略调整,而不是业绩压力。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海尔裁员并非是智能化制造升级替代用工需求,而是组织结构变革造成的岗位价值的转变。例如,海尔要推动互联网转型,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软件开发人才,而不是传统家电的制造与营销人才,这才是裁员的关键。
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坦承,“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现在互联网时代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的探索,那么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在张瑞敏看来,互联网时代对传统企业“彻底的颠覆”体现在,企业和用户“零距离”,从原来企业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所以生产线要改变。“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是中心,没有中心,没有领导,因此科层制也需要被改变。“分布式管理”,全球的资源我都可以利用,全球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近年来,海尔转型提速,张瑞敏多次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制造业,比如,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要求,提出“人单合一”,每个人都要为用户创造价值。“边破边立”,打破原来的组织结构,让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企业即人,人即企业”,每个创业者都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企业,员工自己创造用户,分享创造出来的价值。
目前,海尔将7万名员工自我组织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最大的自主经营体数百人,最小的只有7人,形成了海尔内部的多个小微公司。正是在企业结构改变的大背景下,张瑞敏提出,今年预计再去掉1万人,主要是中间层,理由是中间层“不能反映市场的情况”,以及一些业务智能化,“不需要这么多人”。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现在很多传统的企业在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但是由于企业的基因和基础,很多企业是转不过来的。当然每家企业的情况都不同,需要具体分析,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一波谋求转型的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面临很大的风险,最终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
对于主动转型的前景,张瑞敏引用《易经》里的一句话,“倾否,而非否倾。倾否,先否后喜。”他认为,否就是封闭闭塞,所谓倾否就是改变自我状态,变成开放的状态。而否倾是封闭,封闭到最后就是死亡,“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我颠覆,希望所有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都能先否后喜,都能颠覆成功。”(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