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6|回复: 0

社科院专家: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4 2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关键期、经济发展转型期,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不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才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高速增长是一个相对于高速增长而言的概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9.87%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资源供给约束趋紧、经济总量基数增大,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5%左右,就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

  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我国现阶段,既有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又有致使经济进一步下行的较大压力。比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制约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但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正在释放越来越多的红利。又如,我国传统人口红利大幅度下降并接近消失,但新人口红利正在大量形成。虽然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还会进一步显现,但总体上看,劳动力供给仍然相对充裕,劳动生产效率仍然较高,特别是每年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和数以千万计的高中专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形成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形态和人口红利,并成为支撑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要素。再如,虽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对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一个挑战,但这同时又提供了重要增长空间。因为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地区赶上中高收入者和中高收入地区的热情与行动,仍然是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还如,城镇化进程加快,不仅会创造更大和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和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结构升级,从而会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因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困扰而出现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弱,既给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但也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把更多更好的资源、设备和技术购进来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其他因素包括正在孕育的科技和产业新突破、国际经济贸易格局新变化、市场范围和竞争格局新发展等,也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短期政策与中长期举措相结合。从现实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全球经济持续衰退,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和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随着我国经济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深,随着我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开始下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已降至7.5%左右;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持续在较低水平徘徊;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外贸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同样处于历史低点。在这种情况下,启用需求管理,创新和实施区间定向调控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抑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是必要的。在短期内,可继续实施定向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鼓励外向型企业持有更多外汇和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进一步强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的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支持和扩大前瞻高效的基础设施类、技术装备类和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类投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等。从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实际看,还必须启用和实施供给管理,特别是要通过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我国国情所使然。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200多种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仍然排在全球第八十位以后,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这就是说,中短期内我国经济还不可能迈向全球发展水平的最高端。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从现实出发,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全面理解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内涵。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关键是提升产业和产品技术含量,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国民产出的附加价值,目的是持续改善和大幅提升我国国民福祉。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既是我国经济三次产业发展的数量比重及其结构、技术含量及其结构、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结构以及各产业附加价值水平及其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各产业自身发展及其组织方式、组合方式、管理和运营方式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型、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向内涵型、集约式、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迈进的过程。其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形态改善、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不仅需要大力推动和努力实现生产方式的大转型大升级、产业组织体制机制的大更新大改进,而且需要大力推动和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大升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

  努力克服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困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长期以来多数企业和个人已习惯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面临思维和行为惯性及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困难和障碍,根本上要靠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及选拔任用机制,打破行政性垄断,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只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惠民生要动力,才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努力实现中高端水平的中高速增长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支持和审慎有效的宏观政策调节,同时需要中长期供给管理和发展政策的配合。这是由短期宏观经济运行及其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在我国现阶段,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根本技术支撑。毫无疑问,通过短期需求管理和审慎政策调节,是有可能在短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近年来,存在一种低估经济下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后果的思想倾向。应当看到,对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及其后果的任何低估或忽视,都不仅与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相脱节,而且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矛盾,更与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相冲突。当然,如果因此就认为可以不顾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启用短期大放松、大刺激政策,就可以防止经济持续下滑、保持中高速增长,也是不符合实际和不可取的。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选择是,在积极搞好短期宏观调控的同时,着力推动我国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尤其是着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技术水平提升。这是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根本技术支撑。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在更高起点上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制约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仅与短期市场需求有关,更与资源、结构、技术和体制机制等供给因素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有关。在这种条件下,要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在正确实施积极有效、科学审慎宏观调控的同时,努力破解供给约束和国际经济环境制约,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包括开发和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等国际经济贸易新布局等。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随着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要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不仅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质材料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而且需要更多更好的经济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的投入,并由此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运用等的大幅提升。我国经济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是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技术运用等方面实现改进提升。只有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才能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总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与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两种形态、两种方式,二者内在联系、辩证统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要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就必须通过经济中高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要使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为支撑和动力。

  (刘迎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