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林
作为非洲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其纺织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来自亚洲的资金,这给其产业本身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本地企业可以学到来自亚洲的新纺织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同时,本土服装制造商受到亚洲进口产品的极大冲击。
为了更深层的分析这些问题,同时为了让世界更了解非洲棉花-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现状,清华-卡内基的驻会学者唐晓阳深入非洲访问,撰写并发表了论文《中国投资对非洲纺织工业的影响》。9月26日,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就此举行了讨论会议。本次会议,唐晓阳将就其论文,结合他近期对非洲的访问情况进行主题讲演。研究中非关系领域的专家将就论文进行点评。本次会议由长期在中国生活的南非媒体人金玉米(Jeremy Goldkorn)主持。
唐晓阳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驻会研究员,同时也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唐晓阳重点研究中非关系,尤其侧重于研究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中国对非洲实施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差异化援助和支持。
唐晓阳通过具体考察得知,亚洲公司是世界纺织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棉花市场的重要客户。非洲东南部对亚洲国家的棉花出口不断增加。东南部地区在非洲拥有最具活力的纺织行业,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土服装制造商受到亚洲进口产品的压倒性冲击,但他们仍能在小众市场上存活。他认为,非洲东南部的纺织行业是该地区棉花纺织服装整条价值链最薄弱的环节。电力供应不足、缺乏经济规模及区域市场分化是限制纺织行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亚洲投资者为非洲东南部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有助于升级当地生产流程,尽管这是在比较小的规模上。试验项目尝试将大规模服装生产过程从亚洲转移到非洲东东南部但这一努力的可持续性尚不明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副教授刘海方强调,非洲的现代化刚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真诚的希望非洲现代化能够成功。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被用来促进非洲的创新,并激发非洲的经济潜力。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副主任庞珣也出席了会议,并就非洲发展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