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5|回复: 0

朋友圈为何盛产“知识性谣言”?因为恐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0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藏以格 于 2014-11-6 00:12 编辑

来源:央视新闻

      最近,一篇题为《请别在朋友圈里强奸我的智商》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话糙理不俗,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深有启发。文章盘点了近几年一些网络热帖中的“知识性谣言”,比如“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火车票不能乱扔,二维码会泄露个人信息”、“黄鳝大都是吃避孕药长大的”等。值得思考的是,那些明显有漏洞的“知识”,为啥总有很多人会相信和转发,以致不断荼毒更广的人群?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看看我们身边的一群人:他们未必是虔诚的教徒,但热衷于进庙拜神;他们自称啥也不信,其实是名副其实的“啥都信”;他们见寺庙拜佛祖,见道观拜玉皇大帝,碰见关帝庙就拜关公,到岳飞等历史名人纪念堂前也还要双膝跪地,哪怕见到一口大缸、一尊赑屃也要扔几张钞票……这些人的心理是:只要是可能有好处,那我就都先拜着吧,万一灵验不就占了个大便宜吗?


心态:“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人们热衷于在朋友圈传播那些“知识性谣言”,其实也怀着类似的心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们似乎总觉得,万一那些帖子的内容确有其事,就能帮自己和家人朋友躲过一劫,“既然没啥坏处,为何不转?”可事实上,朋友圈的很多“知识性谣言”都曾被反复辟谣过多次,只要随便上网一搜就知真伪。问题是,朋友圈的信息都来自我们熟悉的亲友,让很多人都放松了求证和核实。
  其实想起来,我小时候也曾对一些“知识性谣言”深信不疑。比如,小时候妈妈说说谎鼻子会变长,我信了;老师说,在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人造建筑是长城,我也信了……但后来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看到朋友圈有人说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人基因改造的结果,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我却不信了——我知道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二战时期哪来的基因技术?


朋友圈扁平空间 信息传播处于半封闭状态




  朋友圈之所以有很多“知识性谣言”,一方面是因为,朋友圈是一种扁平化的话语空间,没有被普遍认可的权威和专家,信息传播也处于半封闭状态,很难像微博那样在信息公开传播中鉴别真伪。另一方面,在微信语境下,也不可能指望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时间精力,在冗杂的网络当中寻找线索,去对每一条有疑问的信息进行核实再传播——甚至连专业的记者也不能指望做到这一点。
  没有权威的声音,只能信任亲密关系,在面临事关切身利益或安全的话题时?做出最稳妥的选择,这似乎是在朋友圈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理性人最正常的举动。但是,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却如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困境一样,一个人的理性结果是集体的非理性,许多漏洞百出的“知识性谣言”得以在朋友圈中持续传播。


经常被编故事主题 常与人最基本需求相关


  仔细分析朋友圈的那些“知识性谣言”不难发现,有一些话题很容易“中枪”。比如转基因到底有没有危害,比如各种奇葩的犯罪手段——火车迷药、冰块浴缸醒来腰上两道伤口等,再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人造假鸡蛋、螃蟹打针、避孕药黄瓜等,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某政协委员提议儿童上户一律采集指纹和DNA”。
  这些经常被拿来编故事的主题,通常与人们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息息相关,而且大多有现实基础——比如媒体上轰轰烈烈的关于转基因的争议,频发的地沟油、三聚氰胺、黑心工厂等食品安全隐患,儿童被拐卖和性侵害等社会治安不好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击中你的恐惧”,就成了这些“知识”迅速流行的秘诀。
  当然,如果只是在朋友圈里传点不痛不痒的健康秘籍和社会乱象,最多是让一些“惜命”的人生活小心翼翼。但是,如果在整个的社会里人们也因担忧和恐惧无处可化解,只能求助于“自助式”理性的话,恐怕其不利的影响就会大得多。(作者:冯慧文)


新闻链接:盘点10月微博微信圈九大谣言

  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乞讨人员砍掉骆驼四肢?下月起磁条卡不能刷?参加微信活动就能得加油卡?爱吃零食患肝癌?通讯基站塔、高压线、变电站、高铁都是辐射隐形杀手?然而,这些说法的真相你都知道吗?


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

  10月23日,一名自称“95后萌妹”的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布《用身体旅行:95后萌妹向全国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啦!》一帖,吸引许多眼球和口水。对此,有不少网友质疑,“明显是营销”。
  

  媒体查证后辟谣称,这条“身体换旅行”的新闻实为营销骗术,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网帖均为某社交软件涉嫌色情营销的炒作。

乞讨人员砍掉骆驼四肢?

  近日几张关于骆驼的图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有网友称“乞讨人员带着骆驼乞讨,还把骆驼四肢砍掉”。


  对此表示质疑的网友找到了几个骆驼趴下的视频进行分析,视频显示,骆驼趴下时,小腿均向内部对折,以大腿部位着地,紧紧压着小腿,四肢的蹄子被庞大的身躯遮挡住。如果对骆驼的习性不了解,确实容易误解为骆驼四肢膝盖以下部位被砍掉。但是这些骆驼的来历是否合法,是否可以成群在街头表演……还期待记者进一步调查。

11月起磁条卡不能刷?

  央行规定,从11月起,全国POS 终端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不少老人听街坊邻居说,国家出了新政策,下月磁条卡不能用,赶忙去银行换卡。其实,这是对“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这一术语的误读。


  什么是“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就是今后既有芯片也有磁条的金融IC复合卡,在使用时,只能插卡,而不能刷磁条。”

参加微信活动就能得加油卡?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一个“抢千元加油卡”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只要微信用户以“助力一下”的形式帮朋友加油,微信充值卡就会增加相应的数额,累积一定数额就可以领取中石化油卡。
  

  按照活动要求,参与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开车技巧”并登记手机号;但领奖方式、主办方名称、联系方式等并未标注。
  中石化客服回应称,中石化并没有此项活动。北京警方也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微信点赞赚取加油卡是圈套。”

5岁女童爱吃零食患肝癌?

  《才五岁啊,就肝癌晚期!医生忠告9种毒零食,千万别吃》网帖称,近日一名5岁女童被诊断肝癌晚期,母亲称她平时爱吃方便面、火腿肠、可乐等零食,并称“之所以患肝癌,与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此文涉及的当事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这名女童从小喜欢吃零食,但也并不能因此推断病情就与吃零食有关,“肿瘤发病因素很多,而且年龄越小的患者,因基因变异而发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专修楼房漏水的车偷小孩?

  “最近有一批专修楼房漏水的面包车,窗户黑黑的,外面看不到里面,其实是‘拉娃娃’的黑帮,他们趁大人不注意,把娃娃拉到车里,一些是用来卖钱,一些是拿去卖器官!”最近微博、朋友圈疯传这么一条消息。


  江苏、广东两地的警方都对此发出辟谣帖文,称尚未接到此类报警。警方梳理近3个月的警情后发现:全国多个省市均出现此信息,内容一样,只是改了下地名而已。

通讯基站、高压线、变电站成隐形杀手?

  目前我国基站的辐射标准是不高于每平方厘米40微瓦,而欧盟和美日的标准分别是不高于每平方厘米450微瓦和600微瓦,我国的标准比国际标准严格。


  高压线、变电站不会产生电磁辐射,而是产生电磁场,称为极低频电磁场或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工频电场强度的安全值是5000伏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的限值是100微特斯拉。目前我国采用的标准比这个严格,为4000伏每米和100微特斯拉。因此,这样的电磁环境是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大家不必过于害怕担忧。
  高铁辐射严重影响女性生育?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指出,高铁供电系统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是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频率只有50HZ到60HZ,没有电磁污染。

雾霾使肺6天变黑?

  “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如果形成黑肺,几乎无逆转可能。”伴随着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重霾回归,一则关于“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头条,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其中某网站手机推送后,2小时内跟帖达到近7千条,众多网友表示“太可怕了”。

  

  报道引用了两张图片,一张被标注“正常鼠肺”,整体为鲜红色;另一张被标注“PM2.5污染后鼠肺”,整体为暗黑色,黑色分布不太均匀。
  关于实验是否属实,报道中这项研究实验的负责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说,他的确做了实验,但目的是为了比对目前市面上的药品究竟有无中医所称的润肺作用。
  宋为民表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的报道“是错误的”,跟其所做的实验不符。“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把老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先采集PM2.5,再制成PM2.5悬液,把老鼠杀掉把肺取出来,直接把悬液滴在肺上面,6天内分3次滴。”宋为民称,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

半夜电表没电可以借?

  最近,有条“借电”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内容为“普及一下电知识:如果是智能表大半夜如果家里没电了,您不用火急火燎地来买电,致电95598可以要30元的电先用着,白天消停地去买电。如果是网络表,那更简单了,找家里带红外的遥控器,对准电表随便按个键能借50度电”。

  

  对此,电力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用电表分为智能表、机械表、磁卡表3种,其中机械表为先用电后收费,不存在半夜没电情况。另外两种表为预付费购电方式,在智能电表电费余额剩余10元或磁卡表剩余10度电时,都会停一次电,提醒用户及时购电。只要将磁卡插入电表即可恢复供电,但这时用户使用的是自己预付费电量,而不是向电力部门借的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