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8|回复: 0

“牧民省长”尕布龙的“追梦赤子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6 1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华网

  来源: 新华网



    20世纪70年代末,尕布龙(右)利用每年春节回家的时间替牧民放牧(7月22日翻拍)。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杨朝清

    出生在青海省海晏县一个贫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尕布龙不论职位有多高,始终没有官架子;就像他说的那样,“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没有官员“派头”,消弭了尕布龙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促进了他和群众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只有真正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才能和群众“心连心”。

    在担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22年间,尕布龙很少待在机关,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只有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近距离地接触舆情民意,通过民间触角打捞“沉没的声音”,才能提升公共决策的社会基础,才能让社会治理更有“准头”。当下乡成为一种常态,尕布龙与农牧民联系得更加紧密,才能更好地“知民苦、解民忧”。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这样的情感意识,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弱势群体的遭遇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当贫困农牧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喜欢管闲事”的尕布龙,对老百姓的好早已名声在外。许多到西宁办事或看病的贫困老百姓,都会找上门到他这儿落个脚、吃个饭,他的家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牧民店”,既让农牧民得到实质的帮助,也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光亮和温暖。

    尕布龙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也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典范,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尕布龙下乡,在哪里吃饭都要付钱,而且总是付三份,算上司机和秘书。他经手的经费数以千万,却从来没有“雁过拔毛”。“我的家人不搞特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尕布龙一生的底线坚守。

    1993年,尕布龙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他用十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让青海省会西宁市南北两山的树木覆盖率从7.2%提升到75%。即使年老体衰,尕布龙依然坚守在义务植树的第一线,不仅切实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切实地做到了裨益他人,造福子孙后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老百姓多作贡献,“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尕布龙这位“牧民省长”,用自己对弱势群体的爱与关心,用自己对公共事务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信任和社会认同——不论是传遍青海的“花儿”小调,还是短短几周内数千群众联名推荐他参与当地媒体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并高票当选,抑或2011年10月去世之后依然被老百姓想起、回忆起,尕布龙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寒酸得像个贫苦户的尕布龙,尽管没有留下丰盈的物质遗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有了笃定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的内心世界,有了信仰的驱动,不管身份和角色如何转换,尕布龙的价值底色依然不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尕布龙矢志不渝地诠释着“追梦赤子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坚守精神坐标,建设精神家园;始终保持本色,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始终和老百姓情感相系;尕布龙的赤子情怀,既让人感动,也给人以前行的动力。

   来源: 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