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重点,对于沿线省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中央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形势和自身优势基础上,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本定位。相对于古丝绸之路,这个新起点有着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是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有利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着力打造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在路。如果说古丝绸之路是在探索中不断延伸的话,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则应在交通上主动作为、先行一步。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我们将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努力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全面提升亚欧大陆桥陕西段的通行和辐射能力。陕西的高速路网已基本建成,总里程超过4300公里。今后主要是按照加密、扩能、增网的思路完善路网体系,实现到“十二五”末使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的目标。铁路建设将本着“客运强枢纽、货运扩运力”的基本原则,大幅度增加营运里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西来东去”的出海点和“东联西出”的汇聚点。
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42条,去年旅客吞吐量2600万人次,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特别是航空货运相对薄弱。据此,我们去年向哈萨克斯坦等国提出共建“空中丝绸之路”的设想,得到了积极回应。我们要乘势而上,坚持建设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和省内支线机场并举、开拓客货运航线与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并举、发展临空经济与壮大航空产业并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直联航空通道建设,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探索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
丝绸之路发端于贸易、兴盛于贸易。目前,陕西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按照“贸易畅通”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渠道。
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陕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居全国前列,在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跨国贸易等方面作用突出。我们将用好国家政策,把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和正在申报的航空产业综合保税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保税物流中心整合起来,重点强化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空港新城的联系与功能。
加快构建公平、统一、高效的监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负面清单利用外资管理模式,在金融、加工、物流、结算等领域与世界接轨。创造国际化、市场化、便捷化的营商环境,使物流更为便捷畅通。
以大通关为目标推进贸易便利化。抓紧落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的配套措施,加强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城市的合作,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好“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特色出口商品基地和中亚5国能源交易平台,引导外贸出口、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区发展。
统筹推进结构优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开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油气当量和原煤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陕西的优势。多年来,能源化工产业支撑了陕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石油和煤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可替代。我们要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教、人才等优势,积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的支柱产业。发挥重型卡车等品牌、研发和规模优势,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唯一的专用车示范基地。在航空产业聚集全国30%研发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航空配套产业。履行好文化资源大省的历史责任,加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效益。抓住西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和宝鸡、榆林、咸阳被列为全国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机遇,建立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和保税物流四大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外向度较低是陕西发展的一块短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矿产、能源、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无论在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方面还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陕西与这些国家都有广阔合作前景。目前,有1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我们将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动经济合作。在能源方面,共同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合作建设高端油气化工项目。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支持骨干企业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在智能制造、航空、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在现代农业方面,依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面向中亚的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实施节水农业、良种繁育和生物工程等项目。在金融方面,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区,着手建立与中亚合作的内陆离岸金融市场与合作发展基金。
不断深化同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波斯、希腊、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又特色各异,在2000多年的交流互动中彼此汲取营养,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与中亚各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
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与沿线国家和兄弟省区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精心组织实施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好欧亚文化博物馆群、丝绸之路博览园、丝绸之路风情街、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等共建项目。
深入发掘丝路文化内涵,全面开展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借助文物、文化资源优势,将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经济带文化、旅游、商贸等交流合作。唐长安城的西市是当时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西安市在其原址附近建设的大唐西市已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对宣传丝路文化、壮大商旅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将推广这一模式,高标准建设“汉风古韵”主题旅游区等历史文化精品景区,开辟一批跨国丝路旅游线路,努力打造各国广泛认同的旅游品牌。
广泛开展教育合作,打牢民心相通的长久基础。目前,陕西有中亚留学生1200名,占全国的7.5%。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近几年培养哈萨克斯坦东干族青年的经验,建设好中亚教育培训基地和上合组织大学西安校区,组建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联盟,支持西北大学与撒马尔罕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设立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把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教育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有效提升经济社会承载能力
人口超百万的古长安国际大都会,成就了绵延7000多公里、名扬古今的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离不开城镇的支撑,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城镇群,辐射新丝路。陕西目前城镇布局不尽合理,大中城市数量不足,小城镇功能不够健全。改变这一状况,应把城镇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基本规划目标是,以大西安为核心,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增长极,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沿线为横轴,包茂高速沿线为纵轴,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十天高速沿线为两带,京昆、福银、沪陕高速沿线为走廊,形成“一核四极、两轴两带、三条走廊”的城镇空间架构。通过发展布局合理、以大带小、功能互补的城镇群,引领大西北、辐射新丝路。
创新城镇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国务院明确要求我们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上先行先试,把新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规划关中城市水系,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把移民搬迁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相匹配的城镇服务体系。
精心搭建务实互利的合作平台
全面加强务实合作,需要搭建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我们将抓住一切机遇,积极筹备国际会议等活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创造更多机会。
依托永久会址搭建政府对话平台。2005年,上海合作组织在西安举办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并决定将西安作为永久性会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市长圆桌会议规模,推动亚欧各国在陕设立领事机构,加强与经济带国家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
借助品牌展会搭建经贸合作平台。重点办好已有18年历史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和20年历史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不断创新举办机制、丰富展会内容、提高服务水准,使这两大展会成为高端化、国际化的经贸合作平台。
围绕文化合作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目前,经国家批准的2014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第一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正在抓紧筹备。我们将组织一批演艺、画展、摄影、文学采风等活动,做好各方面服务,努力把它们办好。(娄勤俭 作者为陕西省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