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
当前,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中国话语权提升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迫切的理论任务和实践需要。虽然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在世界范围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发展优势”和“制度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中国“话语优势”,中国话语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中国声音偏小偏弱,不少方面处于“失语”或“无语”状态。为此,必须从战略层面重视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话语权提升,以有效应对西方的话语霸权。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归纳起来就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黑格尔曾指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中华民族必须要创造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并以此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性和标示出中国思想的路标。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现实,认为西方理论不证自明和天然正确,一些人热衷于用西方话语来解说中国现实,认为中国处处不如西方。这些非反思和非批判的观点和看法,在理论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危险且有害的。在全球秩序转型期,西方在话语、模式和规则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西方处处“借势设阱”,中国更应“乘势而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原因在于,哲学社会科学水平,深层次地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中国人要成为当代思想的同时代人,就必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可以作出怎样的思想贡献?中国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能力。关键是要使中国理论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自己的生命体验、存在领悟和未来发展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沦为西方思想的“跑马场”和西方理论的“消费国”。我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是构建中国理论,是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问题”逐渐构建起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为此,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来源: 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