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2|回复: 0

成都掘金“一带一路” 内陆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20: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日益临近,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上,总能看到关于这一会议的各类新消息。近年来,成都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并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更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窗口与门户。基于此,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落户成都,在许多经济界人士看来显得顺理成章,且将进一步增强成都与世界的联系,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t016fe1c627a08a7dfd.jpg


  内陆开放型经济领先中西部

  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据了解,开放型经济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地跨越国界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模式,目前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已上升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倡导。

  据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周立志介绍,综合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成都内陆开放型经济处于领先中西部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与成都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战略地位分不开,作为国家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是“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和“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中具有独特优势和战略地位。

  实际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城市,成都近年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和面向亚欧的国际贸易物流桥头堡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凭借日益发达的航线网络成为中国航空枢纽第四城,也是中国内地第四个、西部地区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开工建设第二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全球一半iPad“成都造”

  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除了地缘优势、战略地位以及综合实力外,还必须拥有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厚实基础。成都科教资源丰富,截至去年底,有各类高校56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中西部领先,科技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来看,成都作为我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第四大航空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网密度西部第一。

  成都产业基础扎实,除了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大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还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最集中、产业创新最活跃、产业规模领先的城市。据了解,到2015年底,全球50%的iPad、60%的电脑芯片组和55%的笔记本电脑CPU出自成都,软件服务业收入占全国5%。

  而在下一步,成都将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转换动力,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中西部地区开放合作“升级版”。记者从市物流办了解到,计划到2018年,将成都铁路港建成集装箱吞吐量最大、通道竞争实力最强、临港配套功能最优的国内最大的国际铁路港。特别是临港配套功能,成都加大国际铁路港投资建设力度,大力引进港口办事机构、国内外知名船公司、国际铁路公司以及知名国际贸易和供应链企业,到2018年底,全面建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仓储分拨中心、智能公路港、贸易展示区、总部基地五大功能组团,企业总部聚集度位列全国同类陆港园区首位。
t010bb8354fb14feee6.jpg



       申报方案契合“一带一路”

  2014年以来,成都市委先后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并编制了《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近90%的改革任务确定在2017年底前完成,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施工图。同时,制定了2015年、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和台账,细化年度改革重点任务,明确了每年改革的抓手和工作指南。

  华西都市报记者盘点发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成都的公共服务、审批改革、全域开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亮点频现。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目前,国务院布置的29项已完成27项,地方借鉴推广的6项有望在全国率先完成。相关负责人称,成都的自贸区申报进展顺利,已从9大重点改革领域提出178项改革举措,使申报方案更加契合“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更加体现内陆开放和四川特色。

  在成都市金牛区,几个学校可以共享一名优秀教师,这些老师们能在多所学校间“穿梭”上课。

  这种授课方式,是成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早在2014年,金牛区已创新性试行了“教师轮岗走课”制度的探索。金牛教育局将辖区内18所学校分为行知学区和茶店子学区两个学区试点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轮岗走课”。为了不耽误学校原有的课程和教学进度,金牛区的“跨校走课”将课程定在了每周五,每月开展1—2节课。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报名参加这些课程。

  而在去年,金牛区的老师们“走课”数量达到1128节次。同时,还创新建立金牛教育网络集团校,通过线上“走课”深度整合名师资源,实现“多点、多校、多班、多人”受益。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将“走课”教师纳入名师队伍建设,对到涉农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兼课达半个工作量且教学效果良好的走课教师,在岗位聘用、评优选模时优先推荐。

  除了金牛区,双流区的教育改革也走在成都市前列,作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双流探索出了一条“四维联动”的改革路,完善了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为区域特殊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确保了区域每个特殊学生公平共享优质教育。

  在这里,特殊学生上课不用给学费,他们的学费及生活费由财政全额支付。去年,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已提升为每生9000元/年。

  从今年起,成都市建设领域再出台相关措施,优化、精简一批包括施工许可证等在内的办事要件和流程,涉及简化的要件和流程一共19项,为项目开工提速至少2个月。行政审批精简后的高效省时,让成都诸多企业节省了时间,平均每项节约时间3到5天。

  事实上,建设领域优化、精简办事流程,是成都行政审批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既包含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还包括商事制度、依法行政等内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从1166项减少到105项;清理、取消职业资格272项;精简行政审批前置条件414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259项;承接下放事项5项、取消82项、下放审批和服务事项46项。在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上,成都共全面清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设立的仍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66项。

  同样,在成都的建设领域,传统串联式审批方式已经被打破。成都市将27个市级部门的40项审批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由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等4个部门牵头的5个审批节点,减少审批环节15个、申报材料16项,办理时限由160个工作日减少到70个工作日,成为全国大城市中效率最高、环节最少、时限最短的并联审批之一。

  在全域开放上,成都正在申报自贸区,试图通过自贸区,让成都乃至四川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版图。

  记者了解到,成都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准自贸区”比较优势已经形成。2014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目前,国务院布置的29项已完成27项,地方借鉴推广的6项有望在全国率先完成。

  此外,对外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府新区新机场即将开工,双流机场不断扩容优化;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国际航线运输能力持续增强,贸易运输成本优势逐渐明显,积极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各项条件更加完备。

  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版自贸区的定位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贸易发展转型示范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生态区。具体来看,将深度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德、中韩、中法、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共建进程,增强内陆地区主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能力。

  同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西部地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装备制造和优势产业走向“一带一路”,形成双向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该负责人称,目前成都的自贸区申报进展顺利,已从9大重点改革领域提出178项改革举措,使申报方案更加契合“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更加体现内陆开放和四川特色。

  在成都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2012年,自成都启动环城生态区建设后,一座座小型水库和湿地的开放,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种公园就在家门外的感觉。

  未来5年,成都的小型水库和湿地还将会更多。作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成都将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来打造,让市民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让成都以更优美的城市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据了解,成都环城生态区将于2020年建成。届时,市民乘公共交通30分钟即能享受到环城生态区内的山地、森林、湖泊和湿地。

  与此同时,成都还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全市317个乡镇(街道)建立基层环保机构,成为全国范围内在全域实现环境保护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的首批地区。


t01a0cdb38a36368ab7.jpg



  成都要争取并守住三个战略制高点

  在国际经济新格局中,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战略举措。

  成都把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而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在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城市“征程”上,如何增强自身实力,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全球配置力、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比较关键的。

  吴晓华认为,这是成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正经历着新一轮全球经济产业重组和区域发展格局重构,世界各个经济大国和重要城市都在抢抓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都要在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谋求到应有的与自身地位和身份相适应的“一席之地”,就是要争取到并守住几个战略制高点。一是要全面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优势,打通出川大通道,着力构建以双机场为核心、“空、铁、公”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要完善口岸功能,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形成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国际区域物流体系,促进口岸由单一门户功能向综合型经济开发功能演进,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其次,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某些产业行业中率先实现“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成都品牌”转变。产业为王,成都不仅要在生态人文上增强美誉度,更要在产业产品上增强在全球的识别度、知名度。要深入分析论证,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优质产品。

  三是久久为功,抓好城市国际化良好环境。要与国际先进城市对标,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和海关协作监管、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按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提升各级政府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出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环境。

t014891c47b61a081c6.jpg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将带来“世界公民”生活和企业低成本高效益

  围绕“国际化城市建设”,成都最近端出了五大行动计划,包括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城市、建设亚洲内陆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生态宜居城市。那么,在国际经济新格局中,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市民、企业将从中获得怎样的益处和机遇,如何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中?

  “提出国际化城市建设战略及其五大行动计划,是成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阶段要求所作出的一项重大科学决策部署,也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举措。”吴晓华称,实际上,成都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分享了“全球化红利”。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到底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呢?“我认为,这将给成都带来一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

  吴晓华表示,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在软硬件方面,都将对成都提出更高更多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深入地评估检验成都现有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从某种意义讲,这是一场新的革命。而具体到每一个市民来说,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世界公民”身份生活的便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作为消费者的身份能够更直接参与或引领消费新潮流。同时,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无疑也将给每一个企业带来新的更大发展机遇,企业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营销推广各种产品服务。

t0199904f8ca4b2ddc6.jpg



  进一步强化“走出去”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从经济角度看,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一些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这将为企业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对一些已具备相当实力的成都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引导、推动企业“走出去”,成都在节会活动、信息畅通、协会助力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2014年,成都组织企业参加了“澳门活力周成都站”活动、第九届欧洽会等各类经贸合作活动10余次。西博会期间组织本市50余家企业、商(协)会参加2014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都)发展论坛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成都成功举办第一、第二届“成都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累积成交额达75亿元,“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成效初显。

  成都市商务委计划强化“走出去”服务,依托成都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会,建立“走出去”项目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引导、项目信息、行业资讯、专业服务等方面的情报、咨询、中介服务,使之成为政府部门、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我国驻外大使馆经商处、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机构的联系纽带。此外,成都还将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加大总部企业培育力度,支持本土总部企业“走出去”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中国要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众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恰恰为企业走出去开辟了广阔天地,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捷径。

  掘金“一带一路” ,成都企业走得如何?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随着支持政策实施,以及企业国际眼光的拓展,成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速。

根据  中青在线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