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上午,参加“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的全体外籍嘉宾来到唐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西市,感受丰富而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历史遗存。
1300年前,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城设有两大集市——东市和西市,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则是国际贸易集市,是当时规模宏大、贸易繁荣的国际化商业市场。1300年后,一座融汇古今、规模恢宏的大唐西市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重建。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里,玻璃幕罩下深深的古代车辙印,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货币都在为我们讲述着千年以前的丝路文化,外宾们也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来自印度的巴里·拉姆·狄伯杰表示,能够来到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己感到非常的高兴,在印度,莫迪总统也对丝绸之路提出了构想,印度和中国的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盼望26日和27日在西安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
对于即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来自塞尔维亚的杰斯敏卡·西米奇表示,这次的研讨会可以加强塞尔维亚以及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全世界的发展,在欧洲人民的心中也十分看重这次的活动。
在了解完充满魅力的丝路文化之后,外宾们又来到位于西安市锦业路都市之门高新区管委会会议中心内的西安高新区展览馆,了解在经济科技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所散发的勃勃生机。
据悉,“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是继G20会议后我国举办主场外交的重要活动。本次研讨会以“一带一路——共同的记忆和共赢的发展”为主题,将讨论对接智慧、激发“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搭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深化务实合作、共享“一带一路”新机遇等议题,并举办智库分论坛、媒体分论坛和企业分论坛。届时,国家外交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中外知名学者等300余位中外嘉宾将参加会议。
9月26号到27号,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以下是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发言摘编。
连接沿线国家 见证丝路辉煌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娄勤俭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曾经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又因为共建“一带一路”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千百年来,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连接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
时至今日,陕西依然与沿线很多国家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西安成为欧亚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3年来,陕西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配合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打造综合物流平台,开通了直达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条国际航线。“长安”号开行223列、10973次,运输出口货物30.5万吨,并实现双向常态运行。西安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着力打造产能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陕西投资企业415家,我省271家企业在4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34亿美元。着力打造经贸往来平台,今年丝绸之路博览会吸引了8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家正式批准陕西设立自由贸易区。着力打造人文交流平台,寻找大月氏联合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丝路国际电影节、丝路艺术节永久落户陕西。这些平台为陕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推动战略对接 实现共同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 房爱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商务部充分依托双边经贸联委会、文委会等现有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交流,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和政策协调,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致力于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挖掘区域内贸易新的增长点;致力于扩大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拉紧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纽带,深化走出去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性和商业性投资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将继续与沿线国家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共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的合作项目,全面提升各个领域合作水平,让“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完善全球治理 助力世界和平
捷克前总理、捷克社民党前主席 伊日·帕鲁贝克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建设并取得成功,如今经济近7%的增长率仍令人刮目相看。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以清晰的思路协助世界秩序的改进,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还是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抑或是成立亚投行。
真正的21世纪工程则当属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建设连接中国与中亚、俄罗斯乃至东非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加大对上述地区的投资,将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将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稳定。经济增长将会使沿线国家专注于自身经济发展,增加彼此间合作,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紧张,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这将是“一带一路”对世界的另一重要贡献。
展现远见卓识 致力包容发展
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查尔斯·奥努奈柱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包容性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之一,因为这个倡议认识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和渴望,并且承认多元的价值观和各自独特的情感。
对任何一个努力发展经济的国家而言,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市场是必须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沿线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要素,相信这些要素必会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助力。
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非洲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框架的一部分。
地区互联互通 促进经济整合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 蔡建松
泰国是亚投行的第十二大股东,泰国参与亚投行,将有助于改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基础设施状况,推动该地区转型为和其它地区连接的物流中心。我们坚信,中泰铁路未来会为泰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好处。
去年年底,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时代,东盟国家生产协同意味着广泛的跨境商品流动。作为该区域的制造和服务中心,泰国将在东盟经济共同体中扮演重要角色。泰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务和邻国互补;作为服务中心,泰国可以在很多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提供服务。
能有这种发展,得益于政府批准了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泰国本土交通严重依赖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占本土物流的92%,而计划中的中泰铁路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弥补经济短板 增进了解信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何立峰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奉献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弥补了世界经济的短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包括发展中国家产出和消费不足的短板,包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背离的短板等。“一带一路”建设启动3年来,中国与各国携手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有的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有三个建议。第一,构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网络。沿线国家媒体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弘扬丝路精神,在人员、信息、载体、平台等方面加大交流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在重要领域加强协调配合,发出共同声音,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第二,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现代智库在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决策引导作用,扩大综合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第三,增进各领域交流和互信,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构建务实合作的民意基础,不断增进各国的了解和互信,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
应对现实挑战 倡导共赢合作
波兰前副总理、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格热戈什·科勒德克
“一带一路”倡议将历史和未来联系了起来。
我们必须考虑发展的质量以及可持续性问题。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投资应该进入适宜的领域。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巴基斯坦、波兰都是中国的投资目的地。各国只有联手才能找到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挑战的方法。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解决在后危机时代,如何让全球化给各国带来利益和共赢的合作,当然这样一种倡议是为了能够应对挑战。无论是中东还是中亚国家,都在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更大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是我们重新设计全球化的时刻。我相信,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也相信全球化是可控的。通过创新,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政府的手,制订出更好的全球化应对政策。为此,我们需要分享我们的观点,求同存异。
拓展历史研究 增进传统友谊
西北大学校长 郭立宏
2000年以来,西北大学率先建成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与展示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形成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重点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们将考古研究拓展至中亚地区,开拓了丝绸之路国际考古的新境界,2009年至2013年先后三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遗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组队进入中亚开展考古工作。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西天山西端地区古代人物文化考古调查和研究合作协议。2015年8月,西北大学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考古专家与中亚考古专家一起深入到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多处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
可以说,中亚联合考古工作不仅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也为加强丝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推动民心相通产生了积极作用。
根据 陕西传媒网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