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8|回复: 0

“一带一路”注重人文交流与合作 敦煌旅游持续升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 1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16536d95b827069d.jpg


       置身在360度旋转钢结构半圆形观众席、人造鸣沙山小沙丘及弧形月牙泉等场景内,观众可借助座椅360度原地旋转,或前行、后移,欣赏《敦煌盛典》剧目展示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

  敦煌市欢乐盛典文化投资公司营销负责人李春慧介绍,《敦煌盛典》大型实景演出是国内首部以沙漠为背景再现古丝绸之路敦煌盛景的剧目,更是文创产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出的一次大胆创新。

  李春慧告诉记者,对中外游客来说,丝绸之路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敦煌盛典》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吸引中外游客的目光。”

  该公司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总投资1.8亿元的《敦煌盛典》自2015年8月1日正式公演以来,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演出370余场次,接待中外观众33万余人次。还直接为本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人,促进了敦煌酒店、餐饮、交通、零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活跃和发展。

  “去年7月、8月旅游旺季期间,《敦煌盛典》每晚加演,场场爆满。”李春慧说,《敦煌盛典》之所以火爆,一方面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敦煌旅游,中外游客人数逐年攀升,带来了稳定的客流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剧目本身贴合并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早在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就为敦煌旅游业增添了一张新名片,在“文博效应”的带动下,敦煌市旅游市场迎来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截至10月底,敦煌市接待中外游客729.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7%;实现旅游收入71.31亿元,同比增长21.27%。

  “无论是‘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还是鸣沙山·月牙泉,我都期盼已久。这次来旅游,还能领略文博会风采。”“十一”期间,成都游客许飞在参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的同时,实地踏访了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等敦煌文博会核心建筑群。

  抢抓举办首届文博会的机遇,敦煌市加强旅游推介,与重庆、河南、西安等地旅行社签订了组客联团旅游合作协议书;赴重要客源地及航线航班到达城市青岛、重庆、成都、郑州、福州召开敦煌旅游专题推介会;利用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读者》杂志、《中国旅游报》、首都机场广告屏、兰州高铁广告、中川机场廊桥等时段、版面和广告牌,对敦煌旅游产品进行了宣传推广;还将文博会相关内容在川渝地区集中宣传推介,吸引川渝地区的游客来敦煌旅游;将敦煌至北京旅游列车命名为“文化圣殿·敦煌号”;制作了敦煌旅游文博会专刊,在主要航班及文博会嘉宾住宿酒店集中展示。

  与此同时,新增兰州—敦煌、天津—兰州—敦煌、西安—张掖—敦煌—乌鲁木齐、广州—兰州—敦煌4条航线,其中敦煌—兰州航班每天5班,初步建立起了兰州至敦煌“空中快线”。目前,敦煌机场已开通通航城市20个。铁路方面,新开通了敦煌—北京、敦煌—银川、敦煌—天水、敦煌—嘉峪关等地的5对旅游列车。加强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先后改造提升了16家重点宾馆饭店,对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古城、阳关等景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新建和改造提升。还对星级酒店接待人员、行业管理人员、景区景点讲解人员、英语导游服务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英语、外事接待、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并及时处理各类旅游投诉、旅游求助、咨询等。

t0139e8a8b360c213c3.jpg


  文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中外联袂演出《相约敦煌》、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大型实景演出《敦煌盛典》、杂技剧《敦煌神女》、探戈舞《欲望的探戈》,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时尚秀、2016中国丝路(敦煌)国际马戏嘉年华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光。

  据敦煌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强力带动下,敦煌旅游持续火爆,文博旅游成为了敦煌旅游的新热点和增长点。“十一”期间,敦煌市累计接待游客17.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54%;实现旅游总收入17046.95万元,同比增长12.22%。

  敦煌市公路段退休职工杜书俭说:“看了文化年展,这些丰富稀奇的艺术展品着实让我开了眼界。”据了解,文博会场馆自9月23日向公众开放以来,市民、游客兴趣浓厚,每天都有近万游客参观文化年展。截至10月7日闭馆,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共接待本地市民和中外宾客13.1万人次。

  记者从敦煌市旅游局获悉,凭借文博会的知名度,敦煌旅游工作总体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旅游提前升温。5月13日,莫高窟景区单日接待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同比提前19天;鸣沙山·月牙泉景区6月7日单日接待人数突破5000人,同比提前26天,且6月份接待量在5000人以上的天数达到11天,4000人以上的天数达到22天。二是总体增量大。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玉门关、阳关等五大景区截至10月底共计接待游客345.54万人,同比增长9%。三是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1至10月份,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两大核心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31.13和149.2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8.72%和16.57%。尤其是7月份以来,莫高窟采取隔日开放应急参观模式,高峰时期采取每日应急开放,实现了景区有效扩容,单月接待人数29.43万人,同比增长32.8%。四是旺季更旺。从7月8日起,敦煌市提前进入万人以上超大客流模式,其中8月10日莫高窟景区单日接待游客20164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游客25108人,同比增长72.72%,创近年单日接待新高。

  “保护、研究、弘扬,是敦煌研究院的三大任务。海峡两岸对敦煌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我们期待与台湾学界深化合作,一起为这座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文化瑰宝发光出力。”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

  近日,王旭东在访台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椰风暖阳里,两岸敦煌情缘娓娓道来。

  焕然新生的“文殊堂”

  莫高窟第61窟建于五代后期,是敦煌唯一以骑狮文殊像为主尊的石窟,俗称“文殊堂”。千年沧桑,如今在中央坛的背屏上,仅存一小截狮尾彩塑与狮子四爪的遗迹。

  这座象征无边智慧的“文殊堂”,在2011年春迎来复原机会。由台湾“蒋经国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敦煌研究院与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携手开启首个两岸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

  5年多来,两岸研究团队以智慧和行愿结出累累硕果。北壁《华严经变》、南壁《香积佛品》、西壁《四门出游》等佛传故事动画,东壁南四尊女供养人壁画复原、中央坛骑狮文殊、四尊小像及协伺菩萨、天王像的塑像复原……佳音频传。

  11月14日,第61号窟虚拟现实体验系统(VR)正式上线。“这是用数字化技术修复敦煌石窟的里程碑。”王旭东说,得益于两岸学界的携手努力,“文殊堂”焕然新生,令人兴奋也为今后的合作保护项目带来启发。

  讲述释迦前世今生的第254窟,业已纳入两岸合作保护视野。据介绍,未来两岸有望开展更多合作保护项目。

  人才培育也是两岸合作的一项重点。2012年,台湾师范大学与敦煌研究院签订协议,开展壁画修复领域交流,此后两年完成3幅壁画临摹并在美术学系硕博士班开设相关课程。2014年5月,台师大文保中心推荐5名学生到敦煌学习传统壁画的绘画技巧。

  “今年,我们又与台中科技大学签订协议,接收3名年轻人到敦煌从事文物环境监测与文物病害控制预防研究。”王旭东说,台湾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经验颇丰,两岸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培育人才,有助于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更上层楼。

t015ee0b8e417aa4ba1.jpg


  百年敦煌学的台湾元素

  1900年6月22日,藏经洞意外现世,数万件自晋至宋的典籍、手稿、经卷等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从此造就一门影响遍及全球的显学——敦煌学。

  近半个世纪后,国民党战败迁台,裹挟文物及专家无数,无意中也将敦煌学远播宝岛。1963年,潘重规在中国文化学院开设“敦煌艺术”课程,启台湾敦煌学之先声。至上世纪80年代,中文系所研究生以敦煌学方向撰写学位论文,在岛内蔚为一时风潮。

  “台湾学界早年侧重藏经洞出土文献研究,在两岸隔绝的年代,往往只能去欧洲翻阅、抄录敦煌文献。”王旭东说,“两岸关系解冻后,台湾学者有机会来莫高窟近距离观摩探访,对壁画彩塑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研究随之兴起。”

  敦煌类书、敦煌蒙书、敦煌字书;佛教忏仪、佛经故事、佛曲歌赞、神话传说图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中生代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伸展至不同面向,成就斐然。

  他们当中很多人,或应邀交流、或自费旅行,都有每隔数年造访敦煌的习惯。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敦煌学家郑阿财曾以“朝圣”作比。

  王旭东不无赞同地说,对莫高窟、敦煌甚至“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文历史的实地考察,有助于以文献研究起步的台湾学界构建更为多元的学术体系,“打破台海阻隔,两岸中国人共同研究敦煌的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由于民进党在岛内极力推行“去中国化”,加上近年高校生源急剧缩减,台湾的敦煌学研究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台湾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两岸如能携手研究,必可相互补益。”王旭东表示,希望通过两岸敦煌学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吸引更多台湾学子关注敦煌、研究敦煌学,让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海峡两岸薪火相传。

t01e6af3e3089320a7a.jpg


  传达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史载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凿下莫高窟第一个石窟。此后历十余朝,山麓断崖上的凿壁声延绵不绝,成就世间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追溯莫高窟走过的1650载光阴,得益于不同文明的相互交融、不断创新。如果闭塞保守甚至排斥,就不可能造就璀璨的敦煌文化艺术。”王旭东说,因此,敦煌代代守护者始终将弘扬视为己任,“向世人传达这份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此次赴台,王旭东的主要任务是到中兴大学做一堂学术讲座,并为“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台湾高校巡展的最后一站剪彩揭幕。这是研究院近年积极推动的“敦煌艺术进校园”活动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举办,意义非凡。

  “丝路拾珍”展出的40余幅大型石窟平面壁画及2座佛像复制品,出自“数字敦煌”科研成果。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丰富敦煌呈现方式,正是这位“工科男”出身的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大力主张。

  “莫高窟接待游客年逾百万,却也毕竟有限。惟有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拓宽受众面,尤其是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才能扩大影响力,更好弘扬敦煌文化。”王旭东说。

  今年4月,敦煌研究院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推出的填色绘本等产品广受欢迎。“丝路拾珍”展览也设计了类似“动手环节”,参观者可用毛笔临摹拈花、说法等佛像手势图案,从中体会敦煌壁画的线描演变,同样备受青睐。

  “如何以最具亲近感的方式将敦煌立体呈现,是弘扬工作的重点。”王旭东说,这需要文史、宗教、民俗、美术、音乐等不同专业研究的结合,还离不开技术和文创团队的参与。

  据他透露,这也是目前两岸合作意愿强烈的“着力点”。

  “历经沧桑劫难仍安然存世的敦煌,是中华民族开朗、进取、诚敬、和平的重要见证。”王旭东说,期待两岸共同传承敦煌石窟描绘的慈悲与智慧,让这座瑰丽殿堂所蕴含的文化融合力在千年以后重现于世。

在远距丝路重镇敦煌千余公里外的甘肃省定西市,一家名为艺梅民间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的企业也加入到文创产品的队伍中来,讲述丝路文化故事。

  企业负责人景爱琴介绍,“我们以剪纸和刺绣展示中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悠远的民族文化,让海内外大众更直观地认识中国文化。”目前,慕名订购景爱琴作品的客户日益增多,不仅局限于国内爱好者,还拓展至“一带一路”国家。“我在英国、南非展出的一段时间,所有作品一抢而空,可见他们对中国文创产品的认可和喜爱。”

  当前,挖掘丝路文化内涵、培育丝路文创产品,让文创产品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新引擎,不仅是企业在行动,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和机构也将其视为使命。

  甘肃省博物馆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要素,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尤其以敦煌文化为元素,形成了包括书签、丝巾、手机壳、抱枕等在内的多种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的目光。

  甘肃省政府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31%。

  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多个省区的文创部门、企业和民间爱好者搭乘“文化高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整合再利用,从传统中创造出新价值,向国内和丝路沿线国家大力传播丝路文化精神。如今,文创产品已成为架起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正在带动沿线国家教育、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根据 新华社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