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非常渴望学习中国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技术,了解其他国家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期待亲眼看到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产品。”格鲁吉亚代表乔治·巴塔什威利26日在兰州表示,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对格鲁吉亚非常重要,尤其是新产品研究和开发,太阳能技术的促进和转让等。
当日,“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太阳能和风能应用技术研修班”在兰州开班。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赞比亚、马拉维、格鲁吉亚和蒙古国4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外国学员,他们将通过20天进行专业授课、技术交流、经贸洽谈、实习与考察等内容的系统培训。
乔治·巴塔什威利说,该研修班将课堂学习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太阳能风能领域的现实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相结合,不仅会促进四个国家自身发展能力,而且能使全体学员能提高太阳能和风能等技术领域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希望为将来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分析说,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世界各国将目光纷纷投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大力推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周剑平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许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此次研修班是中国政府利用甘肃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发展及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甘肃省商务厅巡视员张世恩说,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个发展趋势,符合人类绿色环保与和平生存的现实需求。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太阳能和风能的技术和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张世恩表示,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是中国主要从事能源研究的专业机构。经过多年努力,该所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已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是甘肃及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2000多年前,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的驼队穿行于狭窄的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商业贸易。
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这条商贸古道再焕光彩。而“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则是甘肃“黄金驿站”所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
林铎说,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重要区段,区位优势明显。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直线距离8000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甘肃地域东西长1600多公里,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占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40%。甘肃联系内陆并通向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欧亚大陆桥横穿甘肃全境。因此,甘肃在打造交通枢纽、能源通道、信息交换中心和物流集散地等方面充满机遇。
近年来,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以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日益构建,甘肃作为大西北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以航空为例,截至目前,甘肃已开通了2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兰州—迪拜、兰州—达卡国际货运包机出口,澳大利亚—兰州国际货运包机进口开始直航,开辟了快捷高效的“空中走廊”。
林铎说,今后,甘肃还将以打造交通大动脉为重点,继续面向中西亚、服务中东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相通,构建立体化、高效率的物流通道。
“‘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走廊,也是人文走廊”,林铎说,“甘肃犹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素有‘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美誉。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有过隋朝时期在张掖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的传奇,而且,这里诞生了敦煌这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绝无仅有的交汇地。”
“甘肃特殊的地理交通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鲜明而多元的人文资源特性,在推动丝绸之路发展、深化各领域合作中具有广阔的机遇和挑战。”林铎说,甘肃将坚持打好“五张牌”,即平台牌、通道牌、外向牌、交流牌、服务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丝路建设。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