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中国迎来外交旺季。于海南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将在这里开幕。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开篇之作,本届年会将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展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来自50多个国家、20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将齐聚一堂。
本届博鳌年会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站在“博鳌”,眼观世界。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几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息,汇入世界经济海洋。青岛在这片汪洋大海之中勇当弄潮儿,将在其中遇到怎样的机遇呢?笔者将分四个版块逐一为你分析。
站在“博鳌”,看开放青岛
今年4月,全球将目光聚焦到这个名叫博鳌的地方,倾听主流发出的各种声音,解读上层演绎的各种姿态……一时间,政界的权谋与担当、商海的沉浮与激越,便都云集在了这片南中国海上,在短短几日的刀光剑影中碰撞出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的盛世与传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言行动见观瞻。这次年会,是中国执政团队履新后的一次公开亮相。这个时间节点,站在博鳌的公共外交舞台上,青岛有何机遇呢?
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介绍,今年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和“改革再出发”4个板块,共60多场正式讨论。
在这四大板块之中笔者注意到,饱含看点的版块之一为:“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板块。据了解,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将延续2017年年会相关领域的话题,设置“全球化的下半场”、“海外投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等分议题。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也是宣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而青岛,同样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这里既是国际性人财物的出口,也是世界性人财物的入口。站在博鳌,我们眺望到了青岛未来诸多的机遇。
机遇一:扩大青岛“朋友圈”
借“一带一路”东风,青岛的企业与众多沿线各国家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空间。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三年以来,青岛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在沿线26个国家开展“丝路对话”系列活动,新引进世界500强46家,“走出去”企业达1400多家、增长近2倍。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岛制造”。海尔、海信、青建、中车青岛四方……一张张闪亮世界的青岛名片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这些企业扬帆出海的空间,纷纷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机遇二:经贸合作园区扎根“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更是长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青岛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建、筹建的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达16个,计划总投资60多亿美元,涉及家电电子、橡胶轮胎、制造加工等领域,分布在巴基斯坦、南非、赞比亚等10个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让青岛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再到如今的园区走出去,带动了一大批青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落地生根,这些园区不仅使青岛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还大大降低了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
因为“一带一路”战略,每天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穿梭于青岛这座城市,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易在此举行,无数的合同、协议在这里签署,熙熙攘攘。坐言立行,青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硕果累累。
截至目前,青岛已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涉及项目102个,总投资600亿美元。已有87个项目成功落地,投资额18.2亿美元。2017年以来,青岛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取得显著成果,已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列山东省首位;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实际外资额5.9亿美元,占全市的20.2%。
从一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到时常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到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国际性活动,再到如今即将举办的上合峰会。这些年,青岛深度国际化的步伐在明显加快。这一切,与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城市这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密不可分。
2018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从复兴丝路文化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全球化”,从丝路沿线国家积极主动参与到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岛在“一带一路”推动下将越走越远,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友谊愈发紧密,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愈发凸显,未来还将继续。
5月7日,在位于山东胶州的中铁联集集装箱青岛中心站,第3016列“青岛号”中亚国际班列开行。10日后,它将抵达哈萨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和阿腾科里,然后将货物分拨转运到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6月,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即将在青岛举行,这条全程4500公里的中亚班列,拉近了青岛与“上合”国家的距离,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货物“进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货物“出海”架起了一条国际物流通道。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处在“一带一路”沿线,青岛与欧洲有铁路连接,也与其他国家有海上连接,是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自贸驿站”,“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青岛与上合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机遇。借着“一带一路”东风,青岛深入推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的“朋友圈”。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已与世界69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与76个城市(省、州和国家经贸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项目761个,协议投资额95.6亿美元。”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告诉记者。
这其中,就包含与上合组织国家中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12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上合组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拥有巨大的市场合作潜力,青岛高度重视与“上合”国家的经贸交往。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商务部支持下,2015年我市与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共同创建了新型双向投资贸易互动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介绍。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是重要的地区合作平台,依托青岛口岸我国沿海地区第一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以“跨境发展、物流先导、多式联运、贸易引领、产能合作”为运作模式,在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贸易物流先导区,目前已吸引中外运华中公司、京东物流等总投资238亿元的21个项目签约落户。
在境外,引导青岛市优势企业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双向投资贸易项目,目前已在26个国家建有总投资48亿美元的32个重点项目。
2018年4月3日,商务部正式复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支持在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创建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4月21日,中俄地方合作园(青岛)项目启动。青岛同时宣布,今年将在莫斯科核心地区启动俄中地方合作园(莫斯科),增强双向合作。这种境内外双向互动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双边经贸合作再添新引擎。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青岛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地区的合作已越走越远,友谊愈发紧密。
依托青岛口岸多式联运功能优势,青岛开通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东盟专线等国际班列,累计到发国际班列4600列、61万标箱,已基本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2017年,中国沿海地区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到发总运量突破42万标箱,其中国际班列完成集装箱到发量超过2.6万标箱,有约12万标箱的“青岛制造”通过多式联运走向全国及4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7年,青岛市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390.2亿元、增长12.5%。”马卫刚说,6月举行的上合组织元首峰会,将为青岛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中亚、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带来重要机遇,峰会之后他们正在积极筹办上合组织国家进口商品展销会,目前已有8个国家报名参加。
“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在这里交融,必将为这座开放的海滨城市带来新的嬗变。
根据 凤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