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库布其治沙30年的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认定。记者从会上获悉,以库布其治沙为代表的中国治沙经验将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发展。
位于中国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曾经是“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过去30年,经过亿利集团和当地农牧民一起坚持不懈的治理,当地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里的沙尘天气从1988年的50多次减少到了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到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库布其三十年治沙经验告诉我们,沙漠是可以大规模治理的,沙漠治理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多方共赢的,沙漠是可以由死亡之海改造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的。”
王文彪表示,联合国提出2030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展望未来三十年,亿利集团将让库布其的种子在中国和世界各大沙漠生根发芽。
王文彪说:“荒漠化是地球的顽疾,在‘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亿人口饱受沙漠之困,沙化之苦、沙尘之扰。亿利集团把为人类治沙作为崇高的使命,誓言治沙100年,并提出‘两个一’目标:一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公益植树和碳汇林植树计划,到2030年引导全球10亿人参与植树绿化;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库布其三大核心技术、优良种质资源以及产业治沙模式,到2030年让中国西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0%以上的荒漠化地区应用库布其治沙成果,实现沙漠增绿,人民增收。”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 索尔海姆致辞。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 索尔海姆对库布其治沙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库布其的经验可以运用于其他的国家。他说:“从我的角度,我觉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因为沙漠化所带来的挑战,比如说非洲国家是非常干旱的,而且人口增长很快,同时自然环境比较恶化,所以不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的经济机会。我觉得库布其的很多经验都可以运用到非洲去。所以我非常的希望将来能够帮助非洲国家从库布其的经验当中得到学习,通过“一带一路”的项目使得更多的国家获益于库布其的模式。”
在当天的会议上,还举行了库布其模式走向“一带一路”启动仪式,发布了库布其模式走向“一带一路”路线图,宣布共同组建工作组推动生态项目合作、联合开展培训等具体工作。
印尼《雅加达邮报》6月22日刊载题为《印度尼西亚准备从中国的绿色“一带一路”中受益》的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正处于关键时刻;它可能会成为锁定可持续的低碳技术方面的有用工具,以有利于今后几十年的基础设施融资与开发项目,同时确保国际投资者进行多样性投资的机会。
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方面在2013年9月提出的,以重新唤醒和拓展旧的丝绸之路,来增进国际贸易、发展与合作。
文章称,资金正以具有战略意义的方式,投入到几个经济走廊的交通运输、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之中。这些经济走廊从中国延伸到中亚、中东、欧洲、东南亚和非洲。
文章称,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对可持续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出现激增,从2015年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90万亿美元。现在公认的是,在重要的贸易线路沿线,对绿色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等的需求是巨大的。
文章称,绿色金融市场曾由于缺乏机构投资者所需规模的投资机遇而陷入困境。“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满足了带来更大的绿色金融机遇的需求。
文章认为,印尼具有改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计划,尤其是在能源、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方面。国际金融公司估计,从2016年到2030年,印尼将有2740亿美元的绿色投资机遇。这提供了包括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大型项目的巨大的机会。
文章称,随着私人资本考虑该地区的投资机遇,印尼能够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有吸引力的绿色项目,以便在新兴的市场经济中开发基础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
文章称,预计,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该地区各国。每个经济走廊的开发都会把许多边远的地方与贸易中心联系到一起,从而降低在其他情况下不可持续的供应链的准入壁垒。这可能会对贸易产生积极效应,从而降低进出口的物流成本。如果使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开发成为可能,也会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章认为,当前,中国的政策朝着有利于绿色经济方向发展的轨迹表明,对绿色投资的需求可能会终于开始得到满足。如果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绿色项目——尤其是在印尼等正在崛起的经济体中——会对更为多样性的投资产生吸引力。“一带一路”倡议正处于关键时刻;它可能会成为锁定可持续的低碳技术方面的有用工具,以有利于今后几十年的基础设施融资与开发项目,同时确保国际投资者进行多样性投资的机会。
根据 新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