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3|回复: 0

一带一路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新机遇 国际旅游人才成刚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6 0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8-7-6 00:32 编辑

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一带一路”旅游城市市长峰会今年五月份在郑州召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交流对影响现阶段城市旅游和世界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旅游发展除了受交通、收入、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旅游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更好的向国际化发展。

李金早表示,“一带一路”跨越了东西方的四大文明,四大宗教的发源地,连接了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旅游规模占全球旅游的70%左右,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2500万人次,预计在中国的“十三五”这五年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来华旅游,拉动消费约1100亿美元。同时,中国也将为沿线国家输送更大规模的游客和消费。

同时,李金早强调,“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交流对影响现阶段城市旅游和世界旅游发展有着的重要性。其中,主要因素大体上涉及到以下五个的方面:

第一是交通。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旅游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和直接的作用,在很在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过去,在中国从北京到武汉坐火车将近18个小时,现在大约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从北京到郑州大约2个多小时。中国的高速铁路还在提速进程中,现在运营的高铁时速约300公里,在实验的状态下,高铁时速可达400公里,直接促进了旅游大发展。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000公里。

第二,国民收入提升直接刺激了旅游。以中国为例,目前,人均GDP超过八千美元,居民出游意愿和能力明显提升。人均出游的次数已经接近四次,尽管与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但是由于基数大,中国出游的规模是很庞大的。2017年中国的国内游规模已经超过50亿人次,这与国民收入的提升直接相关。

第三,休闲已经成为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方式。随着国民休闲意识的提高和休假制度不断完善,休闲已经成为国民的日常生活选项。

第四是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控制污染产业、重型产业,注意发展服务业是发展大趋势。在服务业中,旅游是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产业,这是旅游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五是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不再遥远,今天我们在这里接待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家这么多的游客,这在几十年前很难想象,这是全球化的作用。

t01c635ec11cceba7b6.jpg


此外,李金早指出,旅游之所以具有强劲的发展力量,除了和交通、收入、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之外,就旅游城市的发展来说,李金早提出,总体上是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李金早认为,“五大发展理念”适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并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应有全域旅游的观念。如今,没有完全脱离乡村的城市。作为旅游城市市长,应当有全域旅游的理念。全域旅游的要素必须要考虑到乡村,进行城乡全要素规划、设计、资源配置,城市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其他特色旅游,都需要重视。交通、园林、环境、住宅等等这些要素,在不考虑旅游的时候,是单个的、孤立的,当以全域旅游的观点来看时,都是相互联系的。应该把它们作为旅游元素,以旅游的标准加以规划、协调和资源配置。全域旅游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旅游范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居民通过旅游直接与外界发生联系,学习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旅游是一个地方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当我们以全域旅游的概念、理念来看待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在所从事的旅游工作既在经济层面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包括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承担着扶贫任务,还有着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

李金早举例说,河南有一个县叫新县,这是一个大别山山区县,生产条件很艰苦,近些年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老百姓的收入明显提升,许多人脱贫,有的还致富了。旅游是个巨大的产业,旅游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偏远乡村的人们可以接触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这都是社会进步很重要的促进因素。发展全域旅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旅游治理机制。我们正在加强旅游业综合管理,构建现代旅游治理机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等。许多发达国家,市场程度很高的国家,更是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旅游治理经验。

全域旅游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共享。过去在人们看来与当地居民不相干的企业,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们脱贫致富,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第二,作为旅游城市市长,应该高度关注旅游环境的改善。厕所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些国家解决的比较好一点,但解决的不好的是大多数,包括欧洲一些地方,也未解决的很好。游客上厕所还必须要到附近的餐馆或者咖啡厅,先喝了咖啡才能去上厕所,这在欧洲也不止一个、两个城市。可见,厕所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呼吁,旅游城市的市长们应该亲自抓厕所,无论是中国的市长,还是欧美的市长,都应该重视起来。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阁下的领导下,正在开展一场全国上下的厕所革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革命路程还很远,还需要更大努力,我们也愿意学习欧美一些先进的经验。“不抓厕所革命的市长是不合格的市长”,希望把这个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三,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人们的出行要惬意,首先是要安全。现在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如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重大灾害、重大事故、传染性疾病等等传统的或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对旅游业形成了威胁,这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作为旅游城市的市长,一定要有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有效的管控不安全因素,尽最大努力确保游客的安全出行,安全回归。

第四,要高度重视绿色旅行,推动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习主席讲“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旅游业要向欧美国家学习这些方面的经验。中国许多地方正在为绿色旅游努力,可喜的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了。

第五,要发展优质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给游客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要努力降低旅游产品的成本,使更多人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第六,加强旅游国际合作,助推旅游优质发展。今天在郑州举行这次论坛,充分说明旅游领域的国际合作动力有多么的强大。来自欧美,甚至还有南太平洋国家、地区的人们来这里共商旅游发展、合作大计。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势,值得我们很好的珍惜。

李金早指出,旅游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是跨区域的、跨国家的,是国际化的。同时他希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旅游加强交流合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亲密和充满爱。

t01307ac6b038f100ae.jpg


一带一路 旅游当先

“一带一路,旅游先行。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但发展“一带一路”,旅游当先却是必然趋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教授认为,这是由旅游的特点决定的,柔性发展是旅游业的最大特点。“旅游投资在哪儿都是受欢迎的,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国资金,还有中国的科学成果,可以就地吸收市场,吸收当地人民就业,给当地政府提供财政税收收入。这种柔性发展决定了,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必然呈现旅游当先的格局。”

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给旅游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王辉耀教授指出,一带一路的内涵包括了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等板块,而旅游跟每个板块都有关系。“一带一路”经过60多个国家,不是中国能够独自实现的战略,它需要大家一起来推动。他认为发展一带一路,降低人员流动的壁垒是关键问题,现在中国公民出去的手续非常繁琐,简化流程和手续,加强人员流动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研处处长曾博伟博士指出,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把中东西部打通,有利于旅游资源客流地交流,国内区域建设中的交通便利化,也有利于整个国家内部的旅游交流。通过人的交往,实现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就是旅游的作用。

大开大合的战略思路

魏小安教授认为,经济带必然拉动旅游带,发展“一带一路”首先是中国段的完善,第二步是中亚段的提升,第三步是欧洲段的衔接,需要分段研究,甚至分别研究。

通过旅游促进和平,通过旅游推动发展,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长远之计。所以纵横东南是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起步,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方向,需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路上丝绸之路做的就是一条文化观光带,是一条度假带。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世界级的度假带。但是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缺乏竞争力,缺乏真正好的度假目的地,所以必须在产品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复星集团副总裁钱建农认为,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中国旅游市场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实际跟旅游产品缺失有非常大的关系。钱建农表示,旅游从一开始就应该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复星集团正在考虑推行“大旅游风潮”,“旅游不是一个单向的东西,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圈。”钱建农说。

在旅游产品缺乏的问题上,中国国旅集团副总经理陈荣博士补充说,过去旅游企业基本是依靠自我发展的,自我发展主要来自于企业业务的增长,以及少量的对外投资,旅游企业总体上发展不快,大企业也比较少,在产品和市场和模式上面都缺乏创新。

从破题走向破局

曾博伟认为,旅游业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必须要形成各国民心的纽带,一方面通过利益交换,另一方面也要形成各国之间的融通和共识。通过发展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经济共同点,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旅游走进来,让文化走出去,让旅游走出去,让利益走进来。

曾博伟认为,对于“一带一路”旅游的涵义,已经做到了“破题”,但却没有“破局”。对于“破局”的方式,曾博伟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参考:一是游客往来,这是“一带一路”旅游发展的基点,要考虑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政策协调。二是宣传营销,既包括“一带一路”形象营销,也包括如何跟相关国家的合作,同时还包括国内各省区市如何进行在大平台下做具体的细分营销。三是资源开发,在开发沿边国家的同时考虑到旅游业的发展,推广中华文化。四是政策协调,推进和沿线国家签证互免政策。五是研究交流,派遣院校老师和学者跟相关国家进行交流。六是旅游援外,推动援外工作机制,对一些沿线并不富裕的国家开展援外工作。七是人才培养,运用旅游产业特性,推动相关的人才战略。八是服务的提升,通过标准化的方式,使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旅游国际化人才并非泛国际化人才,他们首先要具备旅游产业属性,其素质和能力应与“一带一路”旅游交流活动相匹配,具备旅游安全、文化冲突、危机协调等应急管理能力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五通”思想将有力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业具有先联先通的天然优势,是“五通”进程中的不竭动力之源。

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下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要“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历史告诉我们,“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非一朝一夕之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是旅游合作的支点,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多样、习俗各异、信仰有别,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2017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中国游客到访人数最多的前十个国家中仅新加坡一国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我国游客到访增速前十名国家为俄罗斯、文莱、波兰、捷克、匈牙利、尼泊尔、埃及、塞尔维亚、土耳其、斯洛伐克,都不是英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多数旅游院校在国际交往过程中长期以美英澳为代表的英语国家为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陌生。这一现象引致国内普遍缺乏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深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情国情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做的抽样调查进一步佐证了上述事实,包括旅游在内的“走出去“企业面临三个共性问题:一是不懂国际法律法规和商业合同规则,难以准确甄别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风险,项目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认识不足,导致相关国家产生误解;三是缺乏对东道国社会制度的了解,难以有效管理外籍员工。从需求类型来看,企业管理类、小语种、专业技术型和项目管理类人才占据紧缺人才的前四位,占比依次为37%、22%、15%和11%。

不难看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衬了当下人才供给短缺的事实。放眼我国旅游教育,虽然人才培养总量不算少,但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仍显不足。“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旅游国际化人才并非泛国际化人才,他们首先要具备旅游产业属性,其素质和能力应与“一带一路”旅游交流活动相匹配,具备旅游安全、文化冲突、危机协调等应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看,建设一支宽视野、厚基础、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是破解现实困境的核心要素,更是我国文化旅游事业改革创新的基础保障。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应“一带一路”强化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视角执人才培养的牛耳,加快国际化师资的养成。

一是拓宽文化交流管道,全方位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密切联系。鉴于我国特殊国情,各高校现在还不具备大量聘请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和学术大师来华任教的条件。因此,目前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最佳途径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应进一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各种交流渠道,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追求,体会异域风情。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旅游高等教育机构应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选派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访问和交流,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考察,从模式改良上保证师资培养的质量。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一代创造制度性的跨文化交往机会,“民心互通”的愿景就一定会在彼此交流和学习中实现。

二是立足校企共育机制,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天,我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走出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频繁、深入。近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应紧扣时代脉搏,强化校企合作认知,在总结过往共性经验的同时,深入本地区企业进一步挖掘个性需求。以此为基础,探索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共育国际化师资培养机制,为地方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聚焦教育输出能力,全方位提升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输出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扮演民间大使的必然要求。当下,企业的员工培养依然沿袭传统的“自培”模式,受众面窄,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我国旅游院校应积极聚焦既精通所在国语言、又熟悉所在国法律和文化习俗的一线旅游人才技能培养路径,与企业协同开发职业素养养成和技能短训课程,借助企业走出去东风将国内的好经验、好方法带出去。此外,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下有序推进联合学院、境外办学计划,也不失为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旅游教育中国品牌的好方法。

根据 新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4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