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上半年,湖南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1家,其中33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达80.5%;湖南新承接的海外工程项目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同额合计达12.56亿美元,占比达67.5%。
17日,湖南省商务厅召开的2018年上半年全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形势分析会通报了上述内容。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湖南创新“走出去”方式,打造以丝路联盟为核心,丝路研究院、丝路基金、“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的“1+3”公共服务平台,深耕老挝、阿联酋、泰国、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湘企出海”步伐日益稳健。
分析会通报材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境外投资以设立海外营销平台、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境外园区类投资为主。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矿业、制造业以及旅游业、运输服务业等湖南优势产业。
2017年,湖南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共创造了近万个海外就业岗位,带动出口超过30亿美元。
工程企业方面,湖南承接的海外工程涵盖了路桥、房建、能源、电力、轻工制造、轨道交通等多个板块。今年上半年,湖南完成营业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程企业有11家,其中水电八局和中建五局分别以4.89亿美元和3.92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湖南建工集团也于近日拿下了合同金额3.25亿美元的孟加拉国拉杰沙希地表水处理项目。
徐湘平表示,下半年,湖南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把握新形势下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和动向,建立“走出去”政策服务工具箱,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国家订制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等各类问题,提高湘企海外竞争力。
湖南虽是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但对接“一带一路”的立体交通体系仍欠发达,须进一步加大投入。
首先,要全面发挥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加快中部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陆上通道、拓展国际航线、疏通水上通道,实现高水准设施互联,打造立体运输,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便利通关条件。其次,要顺应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制造2025”发展趋势,建设更高质量的工业物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便利经贸交流,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要。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证产业走得出去也引得进来的重要条件,湖南应坚持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扩大开放、对接“一带一路”。
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降低地区经济行政成本,打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氛围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与湖南贸易通道沿线地区制度协同,优化贸易环境,畅通贸易渠道。应积极借力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城市群为载体,形成具有中部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构建具有更大开放优势和资源聚集能量的国际都市圈,增强湖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湖南虽地处内陆,但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已经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支点之一。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点是南北匠人在此聚集、发挥了创造性作用。
人才是构建地区性创新中心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湖南应进一步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市场化的人才收入待遇体系,给予人才发展平台和事业舞台,不断吸引人才聚集。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聚合各类要素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