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8|回复: 0

“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6 0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7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带一路”项目为何大量遇阻?》的报道。报道引述一项研究称,中国在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布投资的1674个基础设施项目当中约有14%的项目(234个)遇到了挫折。丝路智谷研究院的梁海明和冯达旋立刻撰文(《“一带一路”建设为何总被误解?》)反驳,文章指出并非所有走出去的项目都属于“一带一路”的范围。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他们如果承认中国政府并没有公布哪些海外投资项目属于 “一带一路”,却为何自相矛盾地指出中国向沿线国家“倾销过剩产能、污染项目也是无稽之谈”。既然他们并没有“一带一路”项目清单,他们又如何得知其中没有输出过剩产能的项目?

1.jpg


凭借“一带一路”声名鹊起的赵磊教授随后也为“一带一路”正名。他认为,任何项目都有风险,不能因为遭遇外在挑战就否定项目本身。同时,他委婉地承认有些劣质中国企业败坏了“一带一路”的名声。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带有强烈政府干预色彩的方案——建立“红黑榜”,使“不好的企业”受到约束。可以说,这是一个将走出去的民营企业逼上绝路的完美方案。

“一带一路”应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的确正如上述三位学者指出,并非所有海外投资项目都属于“一带一路”的范围。那么,为何中国政府不公布他们所承认的“一带一路”项目名单呢?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发改委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申报。作为具有政府背书意义的“一带一路”申报工作,发改委既不公布入选企业或项目名单,更不公布参评标准。虽然有诱人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优惠,但许多民营企业表示成功入选的难度极大,而国有企业则容易得多。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失败,不仅有国家兜底,还有专人洗地。反观可怜的民营企业,本来海外投资风险极大,失败了不仅自身承受损失,还要被学者们指责损害了“一带一路”声誉,被拉进“黑榜”。如果赵磊所提议的“红黑榜”一旦被采纳,在“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背景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黑榜”里都是民营企业。

习近平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他反复强调其包容性。从实际表现来看,中国政府也是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为了论证“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各部门积极地丰富和延展其内涵和意义。这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应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而不是政府总试图强制性地引导、要求他们的对外经济活动必须服从国家战略需要,以中国人之聪明和韧劲,其成就绝不止于今日所达。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何尝不是在“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种一定程度的放权下各个市场主体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层指示言犹在耳。

“一带一路”应弱化国家角色

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中国企业普遍提升了对“政治正确”的重视程度,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使正常国际投资项目能顺利地通过投资备案审核,不得不贴上“一带一路”项目的标签以迎合政府的需要。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以骗取国家政策支持为目的。那么,这就使得大量所谓的“一带一路”项目根本名不副实。显然,不应简单地指责所谓的“劣质”企业(项目)造成“一带一路”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赴海外投资的步伐日益加快,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既要“走得出”又要“走得好”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7年500强民营企业中,有274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海外收入(不含出口)7900多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此,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永庆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需求。民营企业是百姓经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外合作的内生动力。二是有市场。民营企业实力强了,需要更大的市场,需要通过开放合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各国人民。三是有企业家推动。在对外合作中,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三位一体才最为有效、稳定,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市场中最稀缺的资源。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最敏感,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意愿和能力。

当然,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实践中还面临很多挑战。从外部看,目前还存在相关各国的政治风险、经济基础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进而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诸多风险。从内部看,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信息不对称等短板,这些影响了有关项目的推进和实施。王永庆建议,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要提高海外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善于利用专业服务人员,不盲目跟风。要做到合规合法经营,熟悉国际规则,深入了解投资国的法律法规、文化风俗、社会习惯、产业发展。企业还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国际人才培养等。
  
11.jpg


目前,中国铁路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进表示,合作共赢是基础,海外项目必须注重与当地的合作。海外事业要有扎根海外市场的决心和定力,这样才能有收获;不能老做低级业务,要转型升级,逐步提升;境外风险很多,要有忧患意识,时刻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要注重品牌建设,形成海外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
  
与此同时,抱团出海、形成合力也是民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王永庆表示,一方面民企可以与国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很多央企“走出去”的项目都是采取承包形式,其中设计、工程、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上的项目,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形成业务联系和产业分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发挥规模效益。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桂林表示,央企和民企在产业链上可以形成互补,抱团出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企业抱团出海,形式可以是联合体,也可以是合作关系,但会受制于某些因素:首先是企业文化冲突,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决策体系不一样;其次是企业诉求不一样。针对这些分歧,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把“抱团出海”这篇文章做好。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这种合作在国内支撑了经济发展,在海外也会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根据 经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5 19: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