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民族工业的脊梁,全球工业化进展中最支柱的产业之一。作为一种含碳量约0.02%~2.11%的铁碳合金,因其强度与可塑性较好且成本适中的特点,钢铁成为了目前人类最普遍应用的材料之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8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525亿元,累计增长15.8%。回顾2012-2017年钢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近六年来,我国钢行业营业收入较为稳定,2015年以来累计增长率逐渐回暖。中国钢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长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营收将突破80000亿元。
中国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累计增长走势
近年来,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达到3419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率高达177.8%;2018上半年行业利润达到1876亿元,增长率为113%,钢铁行业利润的整体向好。
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及累计增长走势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中国调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许多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钢铁去产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钢铁行业未来建立产需平衡,钢铁价格高位波动,行业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任重道远。
随着一带一路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国际用钢出现增加趋势,透过中东战乱,已经可以看出国际钢铁业的扩张发展正面临缓缓增加趋势。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大物流布局也是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些任务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也需要重点突破。它的未来进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我写了钢铁供给侧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文。并给物流报李志军打了电话,建议尽快发表这篇文章。其用意就是在供给侧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期待政府将供给侧改革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全面推动钢铁行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
2、钢铁市场面临世界经济大格局演变趋势,国际用钢增长趋势决定了中国钢材出口会再次显示增加的趋势。毕竟钢材出口是调整国内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力量。
这种国内外经济大格局变化的形势发展也正深刻影响钢铁市场、钢铁行业和钢铁物流业。当前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已经显示4.6%的较快增长趋势。2016年,一带一路的国家基本建设在建投资已经接近50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超过1千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有投资活力的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国际用钢已经显示了4%的快速增长势头。美国挑起的钢铁贸易战会给世界钢铁市场增加负面因素,但难以阻挡国际钢铁业已经步入一个缓慢扩张期。
这种趋势决定了2018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有走高的趋势。 这种局面也为中国钢铁企业调整国际钢铁布局结构,转型发展,建设国际钢铁供应链物流,扩大钢材出口,稳定国内钢铁供需关系。国内市场走出前两个月这轮价格深跌后,价格回升并步入合理价格区域后,有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运行,并提供了较长期的国际需求利好机遇。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015年的钢铁消费量3.4亿吨,而产量为2.8亿吨。2017年的钢铁消费量已经突破3,7亿吨。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接近10%的用钢增长,南美地区2017年也首次出现了用钢增加。这种趋势决定了中国钢材出口回落30.5%只是阶段性特征,未来出口有增加趋势。
为了鼓励中国钢材出口,自2018年1月1日起,政府取消棒材、螺纹钢和线材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200系热轧不锈钢卷、钢锭、钢坯及部分铁合金等产品出口暂定关税。2018年2月份当月,全国钢材出口量484.7万吨,环比增加4.2%;进口量102.7万吨,环比下降13.8%;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382万吨,考虑2月天数,实际出口力度环比增加10.4%。已经显示了出口增加趋势。
3、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压力将持续很长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将影响钢铁总需求高位缓缓回落,并将以常态化趋势影响钢铁市场。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转向中速增长。三年前我曾写过警惕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化。这恰恰是转型发展的信号。这与经济不好是两回事。这是符合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规律的。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超过去年。前期因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经济数字利好将不复存在。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预计为6.5%。当前一种时髦提法是不要唯GDP。实际上是要通过转型发展,加快中西部大区域经济布局调整,改善经济社会结构。特别是改善民生,整治环境,改造农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但是毕竟GDP是世界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正如特钢行业要的是转型发展的经济竞争力,要的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只有这样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大步前进。
2017年以来统计粗钢产量增长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粗钢总产量和总需求的的变化,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化;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显示了明显回落趋势;钢铁需求实际上已经处在缓缓回落的大趋势中。由于中国巨大潜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现阶段用钢总需求会保持高位小幅波动趋势。抓住大量潜在需求短板,扩大投资是政府拉动和稳定经济的重要措施。决定了中国钢铁总需求不会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
4、环境整治仍会使一些污染产能退出市场。也会给钢铁市场带来价格活力的机会。同时电炉钢建设速度加快也会为未来中国钢铁行业产能增长带来新的压力。
5、传统钢铁物流模式面临转型发展压力,要加快建设现代钢铁供应链大物流,加快建设供需关系调整和市场稳定运行的市场机制建设。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化解市场风险能力,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运行。
6、调整关系,驾驭大势、维护今年钢铁市场稳定中震荡前行。
7、美国提高钢铁进口关税使世界贸易战面临一触即发严峻形势,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但阻挡不了世界开放贸易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相关合作稳步推进,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制造的优势产业,是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从资源开发到钢铁产能合作以及加工配套服务,钢铁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钢铁走出去优势突出
海外矿业、钢铁投资初见成效。中国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潜力,积极走出去投资开发铁、锰、铬等矿产资源,收购或投资建设钢铁厂,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中钢集团、首钢集团、中信集团、河钢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相继在澳大利亚、秘鲁、南非、加拿大等国家投资开发了恰那铁矿、中澳铁矿、加蓬蒙贝利锰矿、南非萨曼科铬业等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各类企业累计参与投资海外铁矿项目近40个,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此外,河钢集团收购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青山集团印尼镍铁项目、广西盛隆冶金马中关丹工业园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以及河北文安钢铁、德龙镍业、德龙钢铁等海外投资钢厂项目进展顺利。
钢铁材料综合服务发展水平较高。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数座新通用型机场的逐步落成及欧亚铁路网的进一步铺建完善,钢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需求将增大,主要包括钢材深加工、能源环保、物流、智能制造、贸易和工程设计等为钢铁工业服务的关联产业。以钢材深加工产业为例,钢材深加工是钢铁企业完成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钢铁材料综合服务商转变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较为专业、装备精良、具有一定规模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超过450家,年钢材加工配送能力超过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中南、京津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材加工配送产业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下游产业链助推钢铁工业走出去。建筑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钢铁工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产钢材的贡献,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0年的84.3%提高至2017年的98.2%。未来,随着下游行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下游行业也会随着“一带一路”更好地走出去,这也必将带动钢铁工业走出去迈向更深更高层次。
中国是原燃料进口大国。我国钢铁工业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煤炭(特别是焦煤)、锰矿石、铬矿石以及镍矿等。以铁矿石为例,2017年进口量达10.75亿吨,占到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0%左右。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3.5%,全部采用海运方式。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对原燃料的巨大需求,不仅带动了全球矿业市场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海运市场繁荣,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条路径推进国际钢铁产能合作
一是优化布局,扶优扶强。全面掌握市场机会、充分了解投资环境,先期重点推动国内先进装备、产品、技术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在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良好、政治环境稳定地区积极掌控铁矿资源和布局钢铁生产基地,探索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组建跨国钢铁公司。汲取近年来境外投资项目的经验教训,做好项目投资风险防控。以企业为主导,依照商业原则,灵活运用境外经贸园区、工程总承包、第三方合作等多种“出海”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有序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团队,保障走出去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组合出海,协作共赢。钢铁工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形成合力,推动钢铁工业与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如节能环保、金融、物流、工程设计、资源综合利用、贸易等“协作式”走出去。“协作式”走出去方式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也有助于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合理规避海外投资可能涉及的经济、政治和法律风险。因此,钢铁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可通过推动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联合,实现“协作式”走出去。
三是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为有力有序推动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相关部门应做好规划、加强协调、完善政策、改善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首先就是要制定好“一带一路”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中长期战略规划,给企业提供明确导向,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同时,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与协调,增进互信,构建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探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四是“九化”协同,满足需求。在减量发展阶段,应不断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水平的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标准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九化”协同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引导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型钢铁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满足中国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对钢材产品的需求。
“一带一路”为中国钢铁带来哪些机遇?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同推进新型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中国钢铁行业的机遇不言而喻。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制造业发展,从而利好机械、钢铁等行业。其次,在全球产能合作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可以积极进行全球布局,实现其产能在全球市场的优化。优势企业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但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钢铁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虽然我国钢铁行业具备了全球一流的生产能力,有能力支撑“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但是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还需要加快步伐。目前,我国很多钢铁企业,包括一些大型民营钢铁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新技术,尤其是独有技术的研发。未来的市场竞争必将是技术的竞争,企业不具备某一方面的特殊优势,将很难在国际市场立足。
二是国际产能合作可能在初期阶段促进钢铁产品需求增长,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国际竞争的环境非常复杂,长距离运输和盲目生产或将使中国企业陷入高价原料和低价产品的泥潭。“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钢铁产业全球布局的重要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不能走偏。
三是钢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要综合考虑行业特点、管理水平、装备水平、物流、资源、成本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尤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政治风险。
四是要重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标准制定问题。对钢铁行业来说,输出产品要标准先行,要靠技术创新占领制高点,要从简单的输出产品发展到输出优秀的技术、装备。
五是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中国将在未来5年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在技术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良好的交流对接,对于未来我国钢铁行业拓展合作领域和企业发展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 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