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8-10-24 20:42 编辑
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铁路、陆路交通的互联。同时,游客8秒通关,车辆24小时通行,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成为现实。
自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大湾区概念从战略方向逐步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其中,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产业联动、空间联接、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企业将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的中坚力量。仅深圳一地,预计“十三五”期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有15000家。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记者获悉,我国相关部门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进行顶层设计。
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湾区经济的重要一环,科技创新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将形成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依托9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共同形成政策迭加效应和工作合力。
具体来看,政策或将打破市场壁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员、资金自由流动等。完善人才吸引机制,例如放宽外国高层次人才签证和居留许可政策,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例如在大湾区确定的重大合作平台范围采用国际通用管理模式。
此外,粤港澳将参照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路径,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透露,广东省现在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也将广东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与整个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行统筹部署,协同推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认为,无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如何演进,三大湾区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当旧金山湾区从“淘金胜地”转变为“科技硅谷”,纽约湾区成为“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创意文化中心”,东京湾区转型为“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这些湾区成为世界500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始终引领着科技革命,这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必经之路。
地方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杨军表示,广东省将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和基础研究布局,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以创新服务引入高端创新资源等方面,为广东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事实上,此前,广东省发布《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9月21日,广州发布《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17年初,香港特区政府与深圳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将在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目前来看,深港科技合作区将探索包括实行更为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试行科技资金跨境流动政策,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出入境绿色通道;实行科技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设新兴产业标准规则创新先行区,并与香港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
同时,允许香港研究机构申请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科研经费实现跨境使用等,涉及人才、资金、信息、标准等多个方面。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今年预留200亿港元用于合作园区一期开发。目前,科技部选取香港16家和澳门2家试点单位,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实现中央财政资金的跨境拨付使用。
营造区域创新政策环境
以香港、广州、深圳三座城市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优势,大湾区的整体目标则是培育形成世界级经济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7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正因为此,各大银行提前布局,例如中国银行半年报中多次出现“大湾区”关键词;中信银行则称,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企混改、产业迁移、跨境投融资服务等领域,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在推进建设世界级经济平台的背景下,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基础上,目前已经形成了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行动的方案以及香港澳门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的建议稿。
同时,杨军表示,为了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政策环境,广东省正加快制定《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配套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政策环境,研究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措施,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扶持等创新政策,完善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政策高地。
紧接着,24日在贵阳举行了2018年内地与香港建筑论坛中以“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为话题的互动讨论环节。中国大陆、香港两地的专家、学者此间表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是两地共同的发展机遇,可携手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共赢商机。
如何赢得“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认为,要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入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展鸿表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为两地专业团队提供潜力空间,也为两地提供了整合资源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及资源学系客座教授梁焯辉则表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是两地发展的重大契机,要加强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认为,香港与内地有很大的机遇,双方可优势互补,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ADRG建筑设计及研究所国际有限公司总监林云峰建议,香港与内地需加强人才交流与互动。香港律师钟健康表示,香港的仲裁服务可助力“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
谈及未来发展,香港顾问园境师协会主席、泛亚环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达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要把“一带一路”倡议具体落实下去,未来的发展要跟科技创新、生态宜居相结合。
2018年内地与香港建筑论坛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主办,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粤港澳三地形成了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共识,建立了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安排,深化粤港澳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形成了粤港澳三地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高度开放的市场化优势,有利于参与“一带一路”政策沟通,构建多层次政策沟通平台,服务“一带一路”的公共关系与全球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发达经济区域,又通过现代化的空港物流和铁路物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体的市场相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按吞吐量计算,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在2017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序中分列第3、5和7位,总吞吐量突破6500万标准箱,超过纽约、东京和旧金山全球三大湾区总和。
粤港澳大湾区还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空港群,其中香港国际机场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货运枢纽,整个湾区五大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6亿人次,远超纽约湾区三大国际机场的吞吐量。因此,对标“设施联通”需求,携手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助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全球物流控制中心、排名全球第四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最大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珠三角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因此,加快集聚湾区优质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国际产能合作。
总之,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把湾区打造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