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8-11-23 21:39 编辑
2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四位民营企业家围绕“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多位企业家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中,民营企业为社会做出了财富输出、提供就业岗位等贡献;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民营企业的海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创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集团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它的起步,成长和壮大的过程,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相一致。如今的新希望集团以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主导、年销售收入超千亿人民币。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向社会输出的不仅仅是财富税收,商业模式,还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年,一代民营企业进步、成长、发展、壮大了。今年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企业活跃在中国的城乡,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也为自己的企业和自身做出了相当贡献。现在中国70%-8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0%的就业都是在民营企业里面,所以说民营企业为国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一方面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的创新提供了新生力量。成立仅8年的小米公司,已投资孵化了超过100个生态链企业,并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指出,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民营企业是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这40年来,由于高科技领域竞争很激烈,涌现了一大批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甚至出现了一些世界级企业,像腾讯、阿里等;在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涌现了像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等企业。我觉得对提高中国整个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包括促进科研成果转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能获得良好的司法保障是中外媒体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以新能源为核心业务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表示,过去的确存在不公平、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大家有顾虑、有批评,有呼吁。可喜的是,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尤其是在改变、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们国家的宪法不断修正,国家法律不断完善,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写进了宪法。”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多位企业家坦言,“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江苏红豆集团的发展为例,该集团在柬埔寨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面积达11.13平方公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一带一路”的样板项目。谈到企业“走出去”的经验,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海江表示,做好民心相通工作,打造共赢局面是最重要的,“我们提出八方共赢的理念,就是股东、员工、顾客、供应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八方面都要实现共赢。在我们项目的所在地,当地没有学校的乡村我们给他们办学校、没有老师的配老师,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给他结对帮扶。结果周边的老百姓都很支持我们的园区,而且他们通过就业也改变了生活。有共赢的理念一定会让我们走的更远、更好。”
和红豆集团走向海外一样,如今,正泰集团的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米公司的产品进入80多个国家,新希望集团在全球40多个国家都有投资。正如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海江所言,一方面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扩大了改革开放成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赴海外投资的步伐日益加快,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既要“走得出”又要“走得好”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7年500强民营企业中,有274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海外收入(不含出口)7900多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此,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永庆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需求。民营企业是百姓经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外合作的内生动力。二是有市场。民营企业实力强了,需要更大的市场,需要通过开放合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各国人民。三是有企业家推动。在对外合作中,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三位一体才最为有效、稳定,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市场中最稀缺的资源。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最敏感,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意愿和能力。
当然,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实践中还面临很多挑战。从外部看,目前还存在相关各国的政治风险、经济基础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进而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诸多风险。从内部看,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信息不对称等短板,这些影响了有关项目的推进和实施。王永庆建议,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要提高海外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善于利用专业服务人员,不盲目跟风。要做到合规合法经营,熟悉国际规则,深入了解投资国的法律法规、文化风俗、社会习惯、产业发展。企业还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国际人才培养等。
目前,中国铁路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进表示,合作共赢是基础,海外项目必须注重与当地的合作。海外事业要有扎根海外市场的决心和定力,这样才能有收获;不能老做低级业务,要转型升级,逐步提升;境外风险很多,要有忧患意识,时刻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要注重品牌建设,形成海外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
与此同时,抱团出海、形成合力也是民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王永庆表示,一方面民企可以与国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很多央企“走出去”的项目都是采取承包形式,其中设计、工程、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上的项目,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形成业务联系和产业分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发挥规模效益。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桂林表示,央企和民企在产业链上可以形成互补,抱团出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企业抱团出海,形式可以是联合体,也可以是合作关系,但会受制于某些因素:首先是企业文化冲突,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决策体系不一样;其次是企业诉求不一样。针对这些分歧,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把“抱团出海”这篇文章做好。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这种合作在国内支撑了经济发展,在海外也会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