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山东省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12月20日,济南海关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东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4650.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1%。11月进出口总值更是创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历史新高,当月进出口512.4亿元,同比增长24.1%,环比增长10.3%。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7成。11月份,山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74.6亿元,增长29.6%,占同期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下同)的73.1%。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70.4亿元,增长6.1%;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60.7亿元,增长20.6%。
民营企业主导进出口。11月份,山东省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73.7亿元,增长25.1%,占72.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3.3亿元,微增0.6%,占16.3%;国有企业进出口55.4亿元,增长77.1%。
济南海关综合统计处副处长刘赛解读,从出口看,主要市场经济形势向好刺激出口增长。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越南经济增速达6.98%,创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印度经济增长依旧强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印度2018年经济增速将达7.3%,2019年有望达7.4%;二季度印尼制造业指数高达52.4%,是近三年新高,第三季度制造业指数虽回落到52.02%,但制造业指数总体仍处扩张阶段,表明制造业需求持续向好。
受益于新兴市场的旺盛需求,11月份,我省对印尼、越南和印度进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增长40.5%、21.1%、20.6%。 从细分数据来看,东盟依然为最大进出口市场,实现进出口210.5亿元,增长17.5%,占41.1%;其次为俄罗斯,进出口85.3亿元,增长33.7%,占16.7%。
机电产品、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钢材为主要出口商品。11月份,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88.9亿元,增长17%,占同期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下同)33%;出口农产品32亿元,增长21.2%,占11.9%。此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9.4亿元,增长16.8%,占10.9%;出口钢材25.9亿元,增长22.4%,占9.6%。
从进口来看,地炼企业加大原油进口拉动进口增长。自原油进口“双权”放开以来,原油始终占据山东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第一大商品的位置。11月份国际原油市场风云突变,美国、俄罗斯、沙特等主产国大幅增产导致供应过剩,全球对2019年经济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放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山东炼油企业普遍抓住价格低谷区间大量采购原油。
此外,为避免美国制裁伊朗影响原油进口,部分地炼企业提前预购大量原油,推高了11月份我省原油进口量。11月当月,山东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油354.9万吨,增加45.4%,货值123.3亿元,增长60.5%,拉动当月山东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增长25.4个百分点。
济南海关建议,从对当前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情况的分析来看,外贸企业仍需防控贸易投资风险;继续强化与沿线国家在经贸、能源等各领域的互利互助,特别是以中欧班列整合为契机,打通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通道,不断提升班列运行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扩大双边经贸往来;进一步细分市场,对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新兴国家加大开拓力度,使我省对沿线市场开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大力推进我省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不断提升我省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市场份额。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五年来,山东抢抓机遇,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路正越走越宽。
前不久,山东玲珑轮胎与塞尔维亚政府签订9.9亿美元投资备忘录,将在塞尔维亚的兹雷尼亚宁市建设年产能1362万条的高性能轮胎生产工厂,这是塞尔威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美元,利润超过1亿美元。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山东玲珑轮胎在兹雷尼亚宁市建立工厂,不仅可以给兹雷尼亚宁带来1200多个就业岗位,对于周边区域的人们,也是一大利好。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东南部,是“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要道。企业在这里实现本土化生产,把对德国、捷克等欧洲汽车厂的供货时间,由原来的40多天缩短到3天,这将可以更好地为山东玲珑轮胎50多个欧洲的客户,快速的提供产品、零距离的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发和生产,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表示,在兹雷尼亚宁市建立工厂,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玲珑轮胎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融入,合作,共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基建、投资等领域的山东企业纷纷进入塞尔维亚,千年丝路再次焕发蓬勃生机。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介绍:“把塞尔维亚作为打开欧洲市场的基地,山东有各个领域自己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使中国山东省和塞尔维亚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在“走出去”的同时,山东还积极搭建平台“引进来”,推动双方企业、科研院所共赢合作,协同发展。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研究院引进全球最大的焊接研究机构——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共同开展尖端研究。
在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来自乌克兰的工作人员雅娜.科泽里佐娃告诉记者,在激光复合焊接、脉冲焊接、自动焊接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的合作,今年七月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到中集进行了技术交流,十一月份中集技术人员也会到乌克兰去交流学习。
围绕着高难度焊接技术的联合攻关和转化应用,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正着力打造我国焊接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中集巴顿焊机技术研究中心经理王琪晨告诉记者,“焊接技术大有学问,有焊接热输入,就会有焊接变形,我们为了确保船体外板正负2毫米的焊接平整度要求,共同开发高效焊接技术,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取得了成果。”
在烟台高新区,依托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当地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先后与俄罗斯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等“一带一路”国家的18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累计向中方企业推介科技项目1000多个,运作中俄合作项目200多项,其中27个已经实现产业化。
山东省商务厅外经处副处长范遵智表示,商务厅将支持山东有实力企业根据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方面,扩大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打造双边合作亮点,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
数据显示,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山东新设企业116家,同比增长20.8%。5年来,山东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增长了772亿元,并建成9个经贸合作区,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