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往来让“一带一路”成为经济繁荣之路,低碳、环保理念让“一带一路”成为绿色发展之路。在日前由欧美同学会和中国留学生人才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低碳、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绿色发展将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目前,中国已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一带一路”参与国面临的共同课题。“绿色‘一带一路’就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促进各国和地区生态环保政策、法规与标准之间的对接,加强人员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一带一路’项目中去。”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说。
事实上,在推动“一带一路”成为绿色、低碳之路方面,中国有着天然的优势。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风力发电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球生产的太阳能板有60%来自中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通过清洁能源投资,改变全球清洁能源产业格局,为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对此,中美清洁能源论坛首席执行官薄锐思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中国在国内作出了很好的尝试,相关经验、技术和理念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推广。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刘波表示,绿色“一带一路”鼓励相关国家加强生态环保标准和技术创新合作,通过推行低碳环保技术和促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便利化,打造绿色供应链和价值链,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并以贸易的手段提高参与国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水平。
“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企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标准、前期投资较大、项目绿色认证难等。”据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政策研究部副研究员周军介绍,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从政府层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此外,在资金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机构都明确表示,优先对绿色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周军认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应研究制定绿色金融原则和指南,推动建立绿色投融资担保机构,帮助更多低碳、环保项目立项。
“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优先考虑,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落实2030年议程,都要坚定不移地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开门见山地指出绿色发展理念对于“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已围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黄润秋进一步介绍了中国政府及生态环境部的具体举措:启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筹建“一带一路”绿色比较国际联盟;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会等主题交流活动;成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和转移中心(深圳)和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宜兴),推动中国相关企业发起《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说。
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中国的“绿色方案”也被“随身携带”。“中国多个进出口商会针对对外投资建立了社会责任的指标,对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了指导,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中国还推行了钴矿开发、稀土开发的环保标准,确保矿业活动在国内外的可持续性。”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认为,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真正能够让“一带一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2030年议程,都非常振奋人心,但如果没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所有的目标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一针见血地对推动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做了解读。“2030年议程中的17个目标没有任何一个是陌生的,但为什么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之后建立的发展模式。”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样的发展模式,根本上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文化、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和新发展理念正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司司长安泰瑞同样认为,应当将生态文明与包容性的工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协同效益,我认为关键在于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出合力。”发布绿色投资指南、推动南南合作、建设协调网络……安泰瑞表示,联合国工发组织愿意推广生态文明理念,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低碳基础设施项目采取正确的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态文明的理念正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发挥桥梁作用,不仅将中国的资源、技术对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带去。
“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成绩可以说是难以置信的,而从气候变化巴黎峰会上的表现来看,中国也正在全球生态领域承担引领者的角色。”新加坡原工贸部长杨荣文认为,正是中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这样的前瞻性、根本性理念,指导着中国的生态与经济双赢发展。“这样的价值观不能只是中国人认同,我认为应该向其他国家推广,通过教育、宣传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以身作则,让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世界人民所认同。”
对此,希腊驻华大使罗卡纳斯非常赞同,“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新型文明,让所有人像打理自己的家一样将打理好生态环境作为日常的意识与信念。通过人文交流、政府宣传等方式,真正让生态文明的理念触及更广泛的人群”。他提议,希望2019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可以设置有关议题,“中国曾创造了独一无二、从未中断的璀璨文明,这让中国有着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维。生态文明理念就是这样一种伟大概念,我相信它将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