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2|回复: 0

“一带一路”上的大西安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0 2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3月6日从省商务厅获悉:陕西省“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企业联盟日前在西安成立。该联盟涵盖驻陕央企、省属大型国企和骨干民企,涉及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先进制造、能源资源等10多个行业的111家企业和单位。

据了解,成立陕西省“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企业联盟,旨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助推陕西“走出去”企业共同应对国际风险,更好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和贸易结合,服务贸易和实物贸易结合,外经和外贸结合,加快培育我省企业开放竞争新优势。

该联盟将通过定期举办重大投资项目、采购信息发布会,境外项目研讨会等活动,引导联盟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同时,结合联盟企业的需求,主动对接境内外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陕西境外中介机构和海外产能中心的作用,组织我省优势企业在境外进行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

1.jpeg


除此之外,西安还将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

“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2021年举办全运会……面对众多黄金机遇的叠加,西安已然成为国内外投资热土和创新创业热点城市,西安会展业也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西安会展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不断向高端迈进。大型国际性的展览和会议直接带来高品质会展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吸引高端人流带动本地消费升级,成为城市竞争的角力点。围绕新时代新经济新未来,用重点活动吸引关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2月27日—3月2日,2019“西安年·大使行”活动在西安举行。此次活动由市博览事务中心、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举办,是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之一。通过邀请巴林、牙买加、阿尔巴尼亚、加蓬、厄瓜多尔、苏里南、萨摩亚、智利、伊朗、日本、越南等11个国家驻华使节“来西安过大年”,近距离感受西安新时期的新发展和新成就,推动西安对外经济、文化、旅游、贸易等方面的交流融合。

据了解,此次活动围绕“西安年·最中国”主题,展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凸显西安崭新面貌,聚集西安独特风情,通过驻华使节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具有标志性、地方味和科技风的“西安年”传播给世界各国,增添“西安年”全球联动、互通互融、包容开放的国际范儿,进一步提高中国年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各国驻华使节通过对西安对外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近距离领略西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魅力,了解西安蓬勃发展的合作机遇,感受西安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市博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我们精心策划的‘西安年·大使行’活动是对‘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的一个充分延展。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扩大西安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西安作为‘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助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年·大使行”让西安离世界更近

谈及开展“西安年·大使行”活动的初衷,记者了解到,“西安年·最中国”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了进一步融入更多国际元素,把“西安年·最中国”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活动,吸引全球客人关注西安、走进西安、投资西安,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博览事务中心、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邀请了来自巴林、牙买加、阿尔巴尼亚、加蓬、厄瓜多尔、苏里南、萨摩亚、智利、伊朗、日本、越南等11个国家驻华使节“来西安过大年”,让使节们感受西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西安蓬勃发展的合作机遇,加速大西安国际化进程。

我们不难看到,从工业时代的机器展示到信息时代的全方位展示,各类大型会展活动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会展业作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标志,西安会展业积极推进会展市场化进程,坚持以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为方向,通过全面塑造发展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高标准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以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

通过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展览、会议及节庆活动,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它能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人员展示城市的精神风貌、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反过来又会吸引投资、促进旅游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西安年·大使行”活动的成功举办,迎来了一片赞誉声。

传统民俗风情释放大西安魅力

一座伟大的城市,必有伟大的精神;国际化大都市,必有强大的软实力支撑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硬科技之都、软件名城、创新创业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在开放包容的改革氛围中,曾经古老而静态的西安,正在用一个个“城市新IP”和一个个“西安现象”,接受世界的重新审视。惊艳,由此呼之欲出。

2月27日, 1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到西安参加2019“西安年·大使行”活动。使节代表团游览了大唐芙蓉园,体验中国盛唐文化,感受最正宗的传统“西安年味儿”,令他们对西安有了深刻认识。

“很高兴能够参加驻华大使西安行活动,访问古都西安,零距离感受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牙买加驻华大使丘伟基说。“虽然中国新年刚刚结束, 但西安的大街小巷仍然充满了中国传统民俗风情。整个城市被节日喜庆、祥和的气氛笼罩,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的灯光秀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古都西安已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全新升级的大雁塔、现代唐人街、创意咖啡街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打卡场所。”丘伟基说:“近年来西安发展全面快速,取代了曾经的传统印象,也给西安树立了传统文化和现代都市完美结合的新形象。就我个人而言, 我认为西安不仅是传统古典的,更是现代的、有创意的。”

“我希望更多的牙买加人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国的热情好客。同时也邀请更多的中国人,来我们的岛国体验美丽的自然风光, 享受世界著名的蓝山咖啡。”丘伟基表示。“感谢西安市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款待。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牙买加与西安市的合作能有一个良好开端。”

向世界传播西安的“国际范儿”

西安自古是一座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当前西安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西安已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2月28日上午,11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到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老钢厂在保留老工业厂房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时尚、创意等元素,是西北首家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城市主题产业园。驻华使节先后参观了老钢厂艺术中心、城市记忆博物馆、左右客等,亲身感受废弃的老工业厂房是如何在文化与创意的巧妙引领下涅槃重生,还体验了一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通过铅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近距离体验中国千年的文明智慧。

随后,使节代表团前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是唐朝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随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介绍,大使们从被称为“盛唐第一门”的丹凤门来到含元殿遗址,虽然看到的只是以前殿阁的石基,但大使们依然对盛唐的恢弘壮丽感到惊叹。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西安,不得不说这座城市的变化让人震惊。”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参赞伊藤直人回忆说,第一次来到西安是十多年前了,那时的自己还在读书。“当时,西安的建筑不像现在这般有设计感、也还没有耀眼的灯光秀。但现在不一样了,处处都很时尚、新潮。”

“我很意外近几年西安这座城市的成长速度,如今的它看起来那么朝气蓬勃又充满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生活、发展,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加速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进步。当我们提到西安的时候,不再只是知道兵马俑、大雁塔,现在我们还关注它的硬科技和双创发展。”伊藤直人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也希望可以通过‘西安年·大使行’活动,进一步了解认识西安的人文历史,学习借鉴西安经济发展的可取之处。”

大西安发展跑出最快加速度

近年来,西安市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互动交流日益频繁,有力地助推了国家中心城市和服务“一带一路”亚欧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也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月28日下午,在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工作人员向驻华使节介绍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营情况,当听到“长安号”2018年全年开行1235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20.2万吨时,驻华使节纷纷表示赞叹。在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爱菊粮食应急物流基地,大使们还了解了西安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门户口岸体系、全网物流体系建设情况以及爱菊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发展的情况等。

加蓬共和国驻华大使波德莱尔·恩东·埃拉对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营情况非常感兴趣,介绍结束后还向工作人员问了许多问题。“‘长安号’真的非常棒,因为它能够将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他对记者表示,“我们也希望,未来也会有这样的货运路线通往我们的国家。”

开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是陕西、西安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旨在促进欧亚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交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走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繁荣,推动陕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2013年欧亚经济论坛期间,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西安市博览事务中心)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及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举办了“陕西开放型经济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首趟满载货物的“长安号”列车和旅游车队从西安出发直达荷兰鹿特丹,以此推动欧亚大陆桥物流业合作和交通一体化建设。

据了解,2019欧亚经济论坛将在9月初举办,将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入对话,推动形成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大型企业广泛参与的伙伴关系,助推中方同各国一道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打造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通过举办新一届论坛,将力争实现四大工作愿景:一是合力奏响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强音”;二是聚力打造上合组织区域合作升级版的“动力引擎”;三是全力构筑欧亚大陆桥东西交融合作的“加速通道”;四是努力开启陕西“三大经济”及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西安年·大使行”活动获各方点赞

记者了解到,本次“西安年·大使行”活动,使节代表团先后游览了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地,参加了大唐迎宾礼,走进了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高新区、浐灞生态区,既亲身感受了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又深入了解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创新成就。

驻华使节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加蓬共和国驻华大使恩东·埃拉说到:“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尽享西安古老的文化,看到人民的真诚微笑,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友谊,这些都镌刻在我的心中。”牙买加驻华大使丘伟基表示:“我感受到的和加蓬共和国大使说的一样,这也是我们所有人想说的。这次游历真的令我非常难忘。”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也发出感慨:“因为我们在这里获取了大量的知识,留下了对城市的美好印象。我们回去可能需要三个月来消化这些知识。非常遗憾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但是再见并不意味分离,因为我相信在今后我们会有进一步的联系。”中国外交部原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谈到:“西安历史文化灿烂,将一如既往支持西安发展,多宣传、推介西安。”代表团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更多城市与西安成为朋友。

伴随着“西安年·大使行”活动的圆满结束,业内人士点评,此次活动为西安会展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会展经济素有“城市的面包”、“触摸世界的窗口”之称。在西安,会展业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进入佳境。像欧亚经济论坛、西商大会、丝博会、硬科技大会等这样重要的会展活动,已经成为西安面向世界强力发声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让西安以开放创新发展的全新姿态将世界的目光和投资聚焦于此。

“我们将着力把大西安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会展名城,为大西安会展经济的发展增添光彩。”市博览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最后强调。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剑指国际会展名城,西安会展业早已浓墨饱蘸,挥笔书写城市文明开放新篇章。

承载千年的文明记忆,西安成为中国文化的独有标签

2018年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来华进行国事访问,他的第一站,选择的就是西安。

从兵马俑到大雁塔,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得西安成为许多外国政要来中国访问时的首选之地和必到之城。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张骞出使,到玄奘西行,古丝绸之路起点上的西安,传播给世界的,不仅只是华美的丝绸、精致的瓷器,更是关于“China”的动人故事。

历史上的西安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也是古代中国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大都市。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曾写道:“唐代的确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长安和巴格达一样,成为国际著名人物荟萃之地。”

今天的大西安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还是我国地理空间上的中心和时间维度上的起点,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标志意义和重要窗口作用。

西安地处我国地理中心,是西北第一大城市和人口最多的城市。这里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出川、西北入内的必经之路,也是全国八大通信交换局城市、七大民航管理局所在城市、八大邮政中心城市之一。

西安是全国第一大军工城市,高校数量全国第三,科研实力全国第五,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西安是国内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四大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可以说,昨天的中国、盛世的中国、博大的中国,都可以在西安找到见证和印记。

作为亚欧大陆桥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地位,使得它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我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都在西安,如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可以说,在亚欧合作交流上,西安的区位优势、平台资源无可比拟。

2017年3月,国务院明确陕西自贸区要努力建设成全面改革开放实验田、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这也成为大西安在国家向西开放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站在国家向西开放的舞台上,“大西安”的名片越来越亮

在位于“大西安”新轴线上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一座500多米高的建筑——中国国际丝路中心,2017年7月在霏霏细雨中破土动工。

“这座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摩天大楼建成后,将成为西北第一高楼和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地标性建筑。”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说。

为了更好地担当起国家使命,提升西安“开放型”“门户型”“枢纽型”城市功能,真正把大开放大开发机遇变成大西安大发展的实力,西安全面加快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临空示范区,制定并上报“一带一路”综合改革、文化改革示范市建设方案,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017年,进出口总值2545.41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总值1552.38亿元,增长63.9%。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0日,全国首列北欧地区往返中国的国际联运铁路线——芬兰科沃拉—西安顺利开行,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实现2018年全年中欧、中亚班列开行1000列的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截至目前,“长安号”累计开行470列,运送货物总量64.8万吨。

伴随着西安至布拉格等14条客运航线、西安至芝加哥等3条货运航线、西安至布达佩斯和科沃拉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营,大西安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全面提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项目加快建设,新开通13条国际航线和国际货运线,旅客吞吐量突破4100万人次,进入全球最繁忙机场前50名。同时,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国家验收,“西安港”整车进口口岸获批,西安也成功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进出口累计单量超过800万单,初步形成了陆上、海上、空中、网上等丝绸之路联动开放新格局。

未来,西安将在客运方面对标美国亚特兰大,到2020年,国际航线突破75条,远期规划1.5亿人次;货运方面打造“中国孟菲斯”,近期货运量达到100万吨,2022年货运量达到200万吨。同时推动空港、陆港“双港联动”,构建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努力建设中国最大内陆港和国家级临空示范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完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国家高铁网,打通联结丝路的国际高铁港,建设面向全球的数据流信息港、国际信息枢纽。

在自贸区建设方面,西安加快了“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19项事项联办、54证合一和全程电子化”,推动自贸区服务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据悉,面向陆上丝路的国际商事法庭也将在西安设立,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除北京、深圳外设立的第三个国际商事法庭。

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目前ABB公司全球电容器噪音研究实验室、西门子创新工业中心、夸特纳斯集团西安智慧链产业园等项目已经签约,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工业园区一期建设投产;中铁二十局、西电国际、华山国际等重点企业,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城市竞争力取决于有没有大产业和大企业。西安确立了“3 1”的产业体系,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大产业。目前,这三大万亿元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子信息产业有三星、美光、华为等领军企业,仅西安市高新区2017年产值就超过3000亿元;汽车产业有比亚迪、吉利、陕汽等领军企业,2018年产值将迈过千亿元级门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过33万辆;商贸物流有海航、京东、传化等领军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西安将力争实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超200家、引进外资金融服务机构过100家。


“一带一路”上的大西安建设

“2017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在西安永宁门开跑。

2017年是大西安大建设之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西安这一年来的发展,那就是“奔跑”。

“大西安”“自贸区”“硬科技”“新经济”……如今,这些词语正被越来越多的西安人所熟知,而它们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现出西安的“奔跑成绩”。回望过去一年,一个个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及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成果,让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撑起了西安发展的新未来。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借着新时代的强劲号角,全力开启大西安建设新格局,构筑发展新高地,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从西咸到富阎,大西安格局体量这样形成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首次展示了《大西安空间格局规划图》。正是这张图,展现了大西安架构,勾勒出大西安发展的空间格局。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下,西安市用实际行动让规划落地,彰显出建设大西安的速度和决心。

“环境变美了、交通方便了、生活改善了。大西安建设带来的都是实事儿、好事儿。”谈起自己生活的变化,家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张军感慨地说。

这名2018年7月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是大西安人,我和家人是出门坐地铁,周末去昆明池玩,购物去三桥。融入大西安,也让更多的大企业选择到西咸新区投资,像绿地丝路国际中心、华侨城旅游综合体等。我已经将西咸新区作为就业的首选地。”

作为大西安建设“三步走”目标中最重要的“一跳”,2017年年初,经省委、省政府同意,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从与咸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全方位对接机制的日臻完善,省、市一系列加快西咸一体化政策的出台,使得古老的“双城”快速融合,取得了“1 1>2”的大西安协同效应。

这一举措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创新了城市发展方式,提升了城市能级,放大了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

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以来,咸阳区域户籍转化人口达到60.5万人,家住西咸新区的咸阳人开始在户籍、社保、交通、出入境管理等诸多方面,享受与西安市民同等待遇。

如果说“西咸一体化”使西安向西扩容变为现实,那么“富(平)阎(良)一体化”则使西安的向北延展成为可能。2017年11月13日,省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富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集聚、城乡统筹规划、生态环境共治的思路,以军民融合、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休闲农业及文化旅游等为重点,打造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新的增长极。大西安未来规划格局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动“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形成“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全面优化大西安超大城市空间格局。

1月24日,西安、渭南两市召开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总体规划论证会,渭南市将把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富平板块整体交给西安市进行管理,大西安“北跨”迈出新的一步。

2017年的西安,在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469.85亿元,同比增长7.7%,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进至第九位,实现历史性跨越;签约引进项目847个,投资规模达2.35万亿元,为历年最高,被评为“2017最受国际关注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5亿元,增长10.5%;进出口总值2545.4亿元,增长39.1%,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4.5亿元,增长9.7%,其中税收增长20.4%,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2.jpg


打造立体交通大格局,“全球航空一日圈”指日可待

“只要3个多小时我就回家了,方便多了!”1月28日中午,在西安北客站,记者遇到了正在候车的周静。

家住南郊的周静是西安人,在成都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工作。周静说:“过去回家是个难题,现在不一样了,西成高铁开通后,周末有时间就可以回西安。”

千里川陕一日还,昔日蜀道不再难。如今,西安和成都两座城市交通已实现“公交化”运营。一条高铁让大西安连通大西南,串联起了川、陕沿线的各个城市,也汇聚起发展的力量。陕南和关中、西北和西南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将携手并进,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学者们10年前提出的以西安、成都和重庆为支点的“西三角”经济区的构想逐渐显现。

由西安引出的“米”字形高铁网逐渐成形。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达57条,客运量达4185.7万人次,在全国大型机场中增速第一,跻身全国八大最繁忙机场。同时,西安地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0万吨大关,标志着西安作为空中丝路枢纽的航空物流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量级。

立体交通大格局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极大地促进了西安与其他区域的融合发展。根据《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到2020年将形成“安全便捷、衔接顺畅、绿色智能”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大西安1小时通勤圈”“关中城市2小时交通圈”“国内3小时辐射圈”“全球1日航空圈”,西安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指日可待。

就在不久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有专家认为:未来的关中城市群乃至陕西要通过“大西安”这一个超大城市平台,在转型发展中进行全方位的资源配置。

新时代新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大西安建设,在区域发展中找准了自身位置,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果说发力“西三角”是着眼于大西安“横向”发展布局,那么,实施“三步走”战略则从“纵向”阐释了大西安的未来发展。

根据大西安“三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大西安都市圈全面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代表国家形象、引领“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努力跻身世界城市、国际文化名都行列。

西安发展的黄金期已开启大幕,紧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西安历史文化、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工业基础等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扩大开放、优化服务,不断巩固较快发展势头,“奔跑”前进、追赶超越的西安必将在区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擎起“硬科技之都”大旗,用新经济支撑未来

“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我看好西安未来的发展。据统计,70%以上的西安人用支付宝,有600万西安人在网上购物。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落户西安,全球的生鲜美味可以30分钟内送货上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钟天华不久前在接受西安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1月16日,阿里巴巴“丝路总部”在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正式落户,开启“互联网古都”模式。作为其中合作项目之一的地铁APP,上线不到1个月,注册使用人数即超过100万人。

“现在坐地铁,只要把手机二维码放在地铁闸机上扫一下,就能入闸乘车,免去了找零钱和排队买票的麻烦,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啊!”西安市民李雨萌说。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1月10日,由西安蒜泥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维塑Hi3D形体秤亮相2018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这款形体秤在结合了机器视觉以及3D人体重构领域技术的基础上,还使用了运动追踪技术,用科技手段对秤进行了重新定义。像蒜泥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下在西安越来越多。

2017年,西安市成立了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下设新经济产业发展局、硬科技产业发展局、大数据产业发展局,布局新经济,激发新动能,迸发新活力,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变道超车,重塑竞争优势。这一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安作为“硬科技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目前,包括IBM、三星、华为等在内的硬科技企业纷纷落户西安,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在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中国首个硬科技小镇,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新型“海绵城市”。这里既有初创的高科技企业,也有国际化的研发中心,还有不少孵化器。在未来大西安的定位中,这个新区以及其中的多个科技小镇,将汇聚成西安的科技中心。

统计资料显示,到2017年年底,西安市聚集的大数据、云计算企业超过200家,其中云计算中心、研发中心22家,行业应用150余家,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旅游、交通、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产业链条基本完整。

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这“三大经济”勾勒出陕西省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骨架,也将使以三星二期、美光为代表的高端电子信息,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海航、京东为代表的物流产业成为西安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的西安,“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2017年,海航物流和京东物流落户西安,顺丰、圆通、中通、阿里巴巴、普洛斯等物流企业纷纷在西安组建区域总部和物流配送中心。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西安正式进入“自贸时代”。创新机制和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带来的资本集聚、产业集聚效应都开始显现。据统计,2017年4月1日至1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企业8200家,注册资本2142.2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5家,注册资本5.14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76家,有力带动了所在开发区新增注册资本快速增长。

作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的“枢纽”和“门户”城市,发展流动经济,大西安正大步前行。一方面,西安承担着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展会的举办;另一方面,西安拥有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平台。西安在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交流畅通方面,越来越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动能创造新机遇。有政策、有环境、有产业、有市场、有人才……在新时代,奔跑的西安注定会更加精彩!

根据 西安晚报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7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