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述评:人民币汇率的高与低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2013年4月,短短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九天创出历史新高,单月涨幅达0.77%,是去年全年涨幅的三倍多。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1%。而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更已升值超过32%。
不光是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升值速度更快。近期国际外汇市场风云变幻,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大幅贬值,造成人民币“被动”升值。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高达3.5%,而去年全年仅升值约2%。
虽然人民币升值迅猛,但在国际舆论场上,对于人民币汇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却依然看法分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1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人民币汇率依然被“小幅低估”。而就在前一天,美国财政部发表半年度汇率报告,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严重被低估”。
英国巴克莱资本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调侃说:“现在还说严重低估!美国财政部的官员是在梦中写的吧?”这一调侃的背后,是不少经济学家对人民币升值已接近到位的判断。
其依据在于,此前判断人民币低估的主要论据——中国贸易顺差过高——已不再站得住脚。近两年中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从之前6%的高点降至3%以内,达到国际公认的“均衡”水平。并且,现行贸易统计方法还大幅高估了中国的顺差,按照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在今年1月发布的贸易统计新方法,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骤减25%。
根本而言,汇率受经济实力、外贸收支、资本流动、增长前景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究竟是高还是低,无论学术界还是政经界都难有定论。而在国际舆论场上,人民币汇率也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话题,还掺杂了政治、外交等其他复杂因素。正因为此,围绕人民币汇率才会有那么多争论。
但是,透过喧闹看本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汇率数字上的高低差别,而是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完善与否。因此,讨论人民币汇率,应超越高低之争,把重点放在完善制度建设上。
完善汇率机制的目的,是令人民币汇率保持均衡。而均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过往经验已表明,汇率被高估或被低估都有损经济。
如果人民币汇率被高估,将损害出口企业利益,影响金融稳定,进而损害实体经济。由于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已经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势必会迅速传导到全球。因此,对美国来说,不顾经济现实一味逼迫人民币升值最终会带来“双输”结果。
而如果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则既可能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的短期风险,又可能阻碍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长期进程,并推高贸易顺差、加剧国际失衡,有违金融危机之后“再平衡”的全球改革目标。因此,一味反对升值可能令中国孤立于改革大潮之外。
无论是外部的争论和喧闹,还是内部的部门和行业利益,都不应当影响到我们的改革步伐和节奏。完善汇率定价机制、确保人民币汇率水平接近动态均衡,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