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7|回复: 0

孩子为啥总是那么黏人?他在要一份安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 0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黄今年3岁了,特别黏妈妈,吃喝玩乐都要妈妈陪伴,跟妈妈分开就哭。爸爸也想跟黄黄玩耍,但是黄黄就要妈妈,折腾的妈妈没有一点自主的空间,感觉很是心累。黄黄究竟怎么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于丽萍带您揭开孩子黏人背后的真相。

1.jpg


孩子其实不是黏妈妈,而是在渴求安定的感觉

孩子出生后心理跟妈妈仍然是一体的,是共生的关系。随着孩子逐渐地成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摆脱父母的束缚,独自进行活动。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度过第一叛逆期时出现了延迟的表现,也就是拒绝分离,而这种现象的外在表现就是黏人。但家长一定要清楚的是孩子不是黏妈妈,而是在渴求安定的感觉,这种安定的感觉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认知:妈妈跟我是一体的,我是被妈妈需要的,我是可以被爱的。

如果在0-3岁这个阶段,各种因素打破了孩子内在的安定感会怎么样?孩子形成一种原始自我认知:我是不被喜欢的,我是被抛弃的。这种被抛弃感会一直伴随着孩子,进而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及无助感,久而久之,这些感觉会逐渐让孩子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孩子“黏”妈妈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吗?心理学家实验告诉你答案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一出生便开始学习与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妈妈)建立联结。妈妈不仅满足其生存需要,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对于父母养育孩子有着重要的启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孩子是如此渴望与母亲的联结,就像3岁黄黄那样,难以接受与母亲的分离。黄黄的黏人其实本质上是渴望母亲的存在带给他安定的感觉。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建立未来的亲密关系

亲密力即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包括恋爱中的亲密关系,也包括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等,爱情是一种最常见的亲密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指出,孩子早年与父母所建立的亲密关系,其实是孩子未来爱情的模板。

于丽萍指出,孩子与所有亲密对象互动的能力与模式,都是从早年与父母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学来的。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未来拥有亲密的爱情和友情,那就抓住孩子0-3岁的机会,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下点功夫吧。

亲密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吸引性,即双方相互吸引的倾向;另一种是排斥性,即双方排斥对方的表现,心理学还称为“界限感”。我们所说的黏人就是孩子的吸引性对上了妈妈的排斥性,矛盾随之而来。这是很好的机会,家长可以利用处理孩子的黏人情况,来达到训练孩子亲密力的目的。

孩子黏人的模式有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三种类型的依恋并无好坏之分,也不是父母做错了才出现这些不安型的依恋,可能更多是受到基因遗传的先天影响。我们的父母都需要时刻谨记:互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于孩子行为的回应,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你自己的情绪稳定,才能带给孩子更安定的感觉。

四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让孩子独立不粘人

第一招:接纳并回应孩子的感受。

对于孩子的黏人,父母要做出积极的反馈。

第二招:只满足一半,跟孩子进行博弈。

对于孩子的要求给与有限的满足,可以先用商量的语气跟孩子沟通。

第三招:增加孩子与爸爸的互动,把黏性转移。

父亲的参与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招:鼓励孩子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建立“独立笔记本”,对于孩子表现独立自主的的时候添加小旗,累计到一定数目,给与孩子实物奖励或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现在知道孩子黏人的真相后,父母一定要做到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