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及一部分海外华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在国内实践和在国外介绍中国道路,可以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持和发展来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共同推动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以强化中国力量。
华侨华人与“中国梦”的关系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理念和目标。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的这个看法对我们理解华侨华人与“中国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觉得,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华侨华人自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实践华侨华人与“中国梦”的关系。
首先,从可能性和必要性来看,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知道,“中国梦”的产生和演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产物。实现“中国梦”已经并将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有识之士,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到毛泽东,为了寻找中国的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力求在新中国建立100年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历史上看,近代华侨史同晚清至1949年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密不可分。无论是下南洋还是远赴美国、澳洲淘金,都是由于移民在祖籍地无法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海外华侨也因而深知,只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够让他们以及故乡的亲人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他们为推翻清朝统治、支持抗战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说的“华侨为革命之母”和毛泽东对爱国华侨陈嘉庚的赞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就是对华侨在“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直接肯定。
从1949年至今的60多年间,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体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外资的引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通过海归创业、高端人才的引进、科技创新等)以及与全球化的接轨。因此,邓小平早在1993年就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所以,我们认为,华侨华人对“中国梦”的实现,既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努力推动华侨华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具体的作用,通过包括公共外交在内的各种方式,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的讲话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对此我非常赞同。笔者在今年年初前出版的《跨界亚洲的理念与实践——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中提出,要真正了解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的特征和意义,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华侨华人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如何转化为中国社会内部发展的动力,否则无法了解中国道路的外延、内涵、挑战和前景。
华侨华人在“中国梦”实践上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
具体而言,华侨及一部分海外华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国内民众一起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共同努力。
第一,华侨华人可以在国内实践和在国外介绍中国道路。对于归侨和“海归”等目前居住在国内的华侨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力量。而居住于海外的华侨及部分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有兴趣的外籍华人,他们可以在对中国道路有较多的认知基础之上,向国外大众媒体、学术界、民众、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客观地介绍中国道路的特点、成效与挑战。他们也可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二,华侨华人可以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持和发展来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文化源头是悠久的中华文化,作为历史上少数几个从未间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并非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而是通过交流、贸易、移民等方式流传海外,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和居住国的文化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以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介绍和推广中华文化,并将之与中国精神的培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国外民众也经常透过华侨华人来观察或体验中国。因此,一个文明、自信、开放、包容与和谐的海外华人群体不仅对于海外华人的生存发展不可或缺,在客观上也有助于中国精神的弘扬。
第三,华侨华人可以共同推动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以强化中国力量。中国力量的凝聚不仅是建立在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它也需要一个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环境。在国际和区域局势日益复杂化的大背景之下,华侨(以及部分外籍华人)可以通过公共外交,在中国和居住国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沟通的纽带。国务院侨办裘援平主任在今年3月指出,长期以来,广大海外侨胞为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增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开通了合作的渠道,编织出交流的纽带,树立起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上可见,华侨华人可以在三个重要的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道路)、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国精神)、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国力量)——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然而,这些作用的实现并非自发的;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将自发性转化为自觉性和自主性,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其一,国内相关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和共同努力。国内的五大涉侨部门(国务院侨办、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相关委员会、全国侨联和致公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而作为侨务问题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国侨办在推动华侨华人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国内外调研、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组织与协调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考虑围绕以上的三大领域以及华侨华人的独特性这两个主题而展开。
其二,公共外交是华侨华人践行“中国梦”的重要方式。华侨华人是公共外交的“天然桥梁”,但是,并非所有的华侨华人都理解或愿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建议察哈尔学会以及《公共外交季刊》(及其指导机构)可以针对国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华侨华人社会和文化的具体特点、他们可能发挥作用的方法展开多元而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国内和境外的(华文)媒体传布相关的信息。其目的并非强制性的和宣传性的,而是平等、协商和对话式的,并允许不同看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内的存在。
其三,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华侨与华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上的差异性。笔者前面的讨论将华侨华人统而述之,但在现实中,他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与“中国梦”的关系亦有亲有疏,不应一概而论。华侨是中国公民,政治上认同并效忠中国;“中国梦”代表了他们的祖国的强大、富强和统一,他们是华侨华人践行“中国梦”的主体。而海外华人已经是外国公民,他们的政治认同和效忠对象是其居住国,他们与“中国梦”的联系主要是文化上和经济上的。他们可能是“中国梦”理念的接受者(主动或被动),小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在中国出生成长的新移民)可能成为实践者,但不可能成为政治领域的主要践行者。此外,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人,虽然在种族上是华人,但其政治、文化和族群认同已完全在地化,对中华文化并不认同。我们既要承认这一现实,同时也要相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这部分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会增强,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文化分子。
(作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