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网实习记者朱晓磊报道,中国中水电公司工人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当地时间1月28日遭遇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劫持一事,引发了国人对苏丹南北分立后当地政治及经济环境的担忧。为此,环球网记者特地采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能源研究基地专家张春宇,探讨此次劫持事件背后所曝露的苏丹南北双方错综复杂的关系。
张春宇认为:“‘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实力有限,他们主要依靠山区优势与政府军对抗。此次劫持中方人员就是借此来掌握主动权与政府军对抗。另外,劫持中方人员的目的也在于破坏道路建设,以达到破坏苏丹基础建设的目的。”
张春宇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从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宣布独立以来,苏丹南北双方之间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石油利益及边境问题是争议焦点所在。此次在苏丹南北边境发生劫持事件也是双方矛盾的一个反映。”
他还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与苏丹开展经贸合作,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苏丹模式”,这说明了大家对中国与苏丹之间的合作模式的肯定。然而,苏丹南北分立后,由于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对中国与苏丹的经济合作影响很大。
据悉,中石油有很多项目位于苏丹南北边境,也都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频繁活动的地段。很多人猜测,既然发生先例,那么反政府武装分子有可能对在苏丹投资的中国公司或其它外资公司发动第二或第三次袭击。张春宇也表示,以公司的力量去对抗这种袭击肯定远远不够,况且即使有当地政府军的保护力量也未必能保证企业的安全。因此,这一劫持事件对中水电、中石油等中国企业在与苏丹方面开展经贸合作的决策上设置了一道障碍。
对于网友们对南北苏丹的石油争议是否也在此次劫持事件中发挥作用的疑问,张春宇也作了回答。他说:“此次劫持事件表面上看与南北苏丹争议的石油问题并未有直接联系。然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与南苏丹的诉求一致,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石油利益。因此,石油问题是根源。”南苏丹富产石油,却无法将石油运输出去,北方凭借现成的石油管道,向南苏丹索要过境费。南北双方在过境费上未达成一致协议。
“我个人认为南北苏丹就石油过境费用问题上会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协议,南苏丹较为被动,会做出一定的让步。现在南苏丹要修建一条通往肯尼亚的输油管道,但耗资巨大,持续时间较长。不过一旦管道修好,南苏丹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张春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