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查道炯
苏丹昨天向不久前独立的南苏丹宣战,原因是争夺石油。由于中国在苏丹及南苏丹都是石油开采的重要投资方和作业者,该地区的稳定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两个苏丹,中国的石油公司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联营。但是,在出现政治不稳定的情形下,那些公司的母国政府很少受到牵连。此种状况提示一个更大的背景,即世界每个角落的动荡都能把中国轻易卷入,不管中国是不是唯一相关方。中国走向富裕的道路充满艰难。
苏丹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两个国度经营的收益是否值得中国投入这么大的成本?
首先,评估海外投资时必须将维持平稳运行的成本纳入考虑。不管是苏丹,还是别的地区,我们都应把海外项目能否顺利运行的非经济成本算进去。在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成本太高,甚至不合理,我们就应当果断撤出。现在苏丹和南苏丹每当在石油资源利益上出现难以磨合的分歧,往往就找中国埋单。比如,南苏丹租用输油管的费用,苏丹石油收33美元一桶,南苏丹则提出支付6美元一桶;双方谈不拢,却提出中间的差价要由中石油补上。中国埋单一次,就创造一个先例。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要无限制地埋单下去。再加上中国在苏丹与西方相抗衡过程中被牵连进去的政治外交成本,到底值不值?
其次,中国公司继续在苏丹待下去,将不得不面对两种额外成本。在双边谈判中,石油开采权依然是苏丹和南苏丹手里的一张牌,中国要石油就必须拿钱调停二者间的分歧。与此同时,即便中国出钱,在国际上也吃力不讨好。当初推动苏丹一分为二的力量根本没为两个国家如何共处设计好蓝图,在匆忙分裂后,双方领土没划分清楚,石油利益分成也没有蓝图。从道理上讲,推动分裂的国家或组织在道义上有责任收拾这些烂摊子,但最后结果却是所有烂摊子都推到中国面前。
第三,中国在苏丹地区经营,不应是饥不择食,撤出应是中国的选择之一。在中国公司“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掉进假设性前提的陷阱,认为外国对待中国投资也会像中国对待外资一样,创造优厚条件,外国技术人员过来都是“专家”。因此我们在进入一个外国项目时,往往会期待对方也像中国那样做。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中国公司在海外拓展利益受到政治因素太多影响,我们所有海外大型工程项目,应该在进入之前,就把“撤出”作为一项选择。提供不了作业安全,基本社会稳定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这个成本应该让对方来付。苏丹短期内没有基本安稳的环境,我们公司应该做该做的事:转向其他能够提供正常经营环境的地区和项目。
也许会有人说,这样做有损国家利益。在苏丹问题上,从中国外交利益角度看,中国被西方舆论扣上“作对”和“被孤立”的帽子;从公司利益角度看,合同未得以执行,劳工基本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国家”是由实实在在的公司和个人所构成,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
我们不要高估自己调停南北苏丹争议的能力。西方石油公司在非洲经营了上百年,也没应对好当地政治动荡的问题,一出事仍手忙脚乱。苏丹问题的症结在于民族内部协调,这是外人难以帮上忙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