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杭州11月30日电 题: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寻求合作共赢
新华社记者 张乐
中国企业正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国门,在寻求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的同时,实现与投资国的合作共赢。
中国一家民营企业30日宣布,该企业将与文莱政府合作,在这个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东盟国家岛屿上建设一个总投资额达6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这是中国民企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亚洲和东盟地区的最大海外投资项目。
该项目位于文莱达鲁萨兰国大摩拉岛,整个开发项目占地260公顷,主要用于生产对二甲苯和芳烃等化工原料。建成后,年原油和凝析油的加工量将达1500万吨。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商,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纺织原料供应商。对二甲苯、芳烃等化工原料是企业生产纺织面料、外包装材料的重要原料。此前,企业仅对二甲苯一项就有60%依赖进口。
“原料供应安全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水平。”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说,企业希望通过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隐忧。该项目完成后,仅此一项就可满足企业30%的生产原料需求。
在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力求与合作方实现双赢。在生产原料得到充分供给的同时,该项目产生的每年近300万吨的柴油、汽油和航空燃油,部分将供应文莱本地市场。
文莱官方对这一项目表示欢迎。在此前发布的一项公告中,文莱经济发展局表示,随着收入水平增加,文莱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文莱希望该项目的主要产品能在文莱国内使用,以发展国内的石油化学工业。
公告称,项目还将创造超过2000个工作机会,这些岗位将主要面向文莱当地人。文莱本地的机构或企业也将获得该项目最高30%的股权参与权。
文莱是世界十大富裕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6%和出口收入的93.6%。项目将直接带动当地的原油精细加工能力,改变文莱长期依靠原油和天然气出口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该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财政收入格局。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家的担忧。此前,中国商人黄怒波计划在冰岛购买大片土地用于建设高星级酒店并发展旅游项目,但在不少西方国家的质疑和“中国威胁论”的渲染下,这一可能对该国旅游业带来明显促进作用的投资计划最终遭到否决。
“市场化的行为应该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去看待。”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剑锋说,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情源于特殊的国情。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有限的资源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势头,使得企业不得不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其发展空间。理性、公平和对等的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与掠夺式的索取有着本质区别。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购买资源和中国人消费资源是两个概念。”邱建林认为,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更多地扮演了一个购买资源、通过加工再出口的角色。“在分工全球化和全球资源合理配置的今天,我们与文莱政府的合作惠及的将不仅仅是企业,而是各方的多赢”。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文莱苏丹的批准,并在11月份与文莱壳牌石油公司签订了原油供应协议,进入筹建阶段。(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