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网
【核心观点】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与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2014年亚洲经济保持温和复苏。但相比之下,亚洲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5年,主要亚洲国家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将有所加快。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越来越呈现出“离岸平衡”特征。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印度在大选结束之后,其亚洲战略虽然没有明晰化,但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以“亲诚惠容”为基础的我国周边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光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 2014年12月30日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面对高速增长阶段的终结,亚洲经济过去两年间,以领导人更迭为契机,日本、中国、印度、印尼等先后启动了新一轮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甚至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这就注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温和增长与经济改革并行成为一种新常态。
《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5)》(李向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盘点了2014年亚太地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其概要: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与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2014年亚洲经济保持温和复苏。但相比之下,亚洲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5年,主要亚洲国家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将有所加快。“亚太再平衡”战略越来越呈现出“离岸平衡”的特征,美国依托其亚洲盟国实施其战略目标,由此带来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是日本的“正常国家”进程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形成了互动之势;二是声索国利用“亚太再平衡”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周边的另一个大国——印度在大选结束之后,其亚洲战略虽然没有明晰化,但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以“亲诚惠容”为基础的我国周边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亚信峰会中国首先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以APEC北京峰会为契机,亚太自由贸易区获得共识;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区完成了实质性谈判;“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印度、东盟与日本经济减速,2014年的亚洲经济延续了过去3年的增速放慢态势,从而确认了一个基本判断:亚洲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亚洲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无人取代。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前景面临两大外部因素:石油价格下跌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制约,油价已经降至5年来的最低点。尽管油价继续下跌后有可能出现小幅反弹,但下跌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这是一项重大利好,通胀压力减轻,经常账户也会因此而受惠。另一方面,鉴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2015年美联储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选择加息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仍将会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都不足以抵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冲击。如果说,油价下跌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较为确定的话,那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则难以做出确定性的评估。
专家认为,从内部来看,亚洲新兴经济体短期内普遍面临消化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压力,即经济增速放慢的同时,国内资产价格与通胀压力仍然存在。面对高速增长阶段的终结,亚洲经济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与改革。过去两年间,以领导人更迭为契机,日本、中国、印度、印尼等先后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不同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甚至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这就注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温和增长与经济改革并行成为一种新常态。
专家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益呈现出“离岸平衡”特征。 蓝皮书指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直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复苏缓慢、财政压力巨大、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败、应对“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军事威胁、乌克兰危机及其对俄罗斯的制裁,等等。但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因美国内外部的制约因素而终止或停滞。过去一年,我们目睹了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一战略日益呈现出“离岸平衡”的特征,即构建和扩大其亚洲同盟体系服务于“亚太再平衡”的战略目标。“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离岸平衡”特征最突出的表现还要属美国对待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追求“正常国家”的立场。2014年7月1日,安倍政府通过内阁决议,重新解释宪法第九条,消除了自卫队使用武力的限制。这标志着日本在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而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美国的“容忍”和支持。展望未来,美国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追求所谓“正常国家”目标的“容忍度”将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可度。如果美国认定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其威胁足够大,那么它对日本追求所谓“正常国家”战略的“容忍度”就会无限大;反之,美国则会对日本的行为加以“约束”。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离岸平衡”特征派生出的必然结果。
专家认为,俄罗斯战略重心东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蓝皮书指出,俄罗斯战略重心的东移绝不意味着它会放弃与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合作。同时,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在战略重心东移过程中也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除了中国之外,未来俄罗斯会加强与其传统盟友的合作关系,如印度、越南、蒙古、朝鲜等。为了适应战略重心的东移,俄罗斯还将在本地区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如日本。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安全领域,俄罗斯战略重心的东移对亚太地区格局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专家指出,以“亲诚惠容”为理念的中国周边战略浮出水面。蓝皮书指出,以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为标志,以“亲诚惠容”为理念的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开始成型,同时周边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4年围绕“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周边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第一,以举办亚信峰会为契机,中国所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第二,以APEC北京峰会为平台,中国所倡导的亚太自贸区(FTAAP)为APEC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适应区域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自贸区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四,“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亚洲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选择。“一带一路”对内有两个基本定位:其一,它应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过去三十余年的对外开放进程一定程度上限于沿海地区,广大的内陆地区开放步伐明显滞后,而“一带一路”将把内陆地区纳入进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其二,它应该是中国新时期经济外交的主要平台。伴随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作为一个大国,单纯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显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构建能够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经济外交是一项必然要求。总之,构建中国周边战略的基本理念已经形成,并已经进入实质性构建阶段。
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格局。蓝皮书指出,从战略布局来看,如果说过去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东部沿海省区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那么未来30年的改革开放将要推动的是中国边疆省区的快速发展,进而以绝对的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一,没有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边疆省区的发展,中国将会因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抑制整体的发展水平。第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边疆省区需要与周边邻国共同发展,这才是中西部发展的全部内涵。第三,东部沿海的发展事关中国和平发展大局。应该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贯穿了中国一直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相互支持的外交理念。
专家指出,东盟将是中国构建新区域合作模式的首选对象。蓝皮书指出,一方面,南中国海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海上东盟国家自然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另一方面,中国—东盟已经在双边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这是进一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东盟目前面临深化合作的瓶颈,亟须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探讨新的合作模式以实现突破。要实现在与东盟国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构建全新合作模式的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命运共同体概念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合作朝着政治互信的方向发展。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应全面阐释和落实命运共同体概念,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突破经济利益双赢的合作,成为探讨崛起大国处理国际合作关系的样板。第二,要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进程中丰富双赢概念。通过打造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成功合作案例,从一个更为微观的层面为双边合作提供正面认知。第三,要关注以人员交流、增进人文合作为主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和鼓励周边国家青年学生留学中国的人文交流工程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