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2|回复: 0

你与高手的差距,从来都不是一万个小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9 0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这段时间,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晓琮老师不经意间在网络走红。

这个老师其貌不扬,瘦弱、近视并且驼背,一年四季就两三套衣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烧锅炉的大爷。

他的职业经历堪称“平淡无奇”。

1.jpg

王晓琮老师本人


他14岁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18岁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由于老家是黑龙江的,所以硕士毕业选择了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至今,几十年来,没有教授、副教授的名誉加身,他依然是一名讲师,甚至很多媒体想要采访他,他却给领导留下这么句话:“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这位老师到底是有多厉害?

学生在贴吧里这样评价——

“他上课从不带教材,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

“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王老师都能精准口算。”

“无论多复杂的多少重的积分,他一律口算。”

“他能一眼看出谁的作业是抄谁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他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此竞赛是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大范围、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

而王晓琮指导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真正的高手,到底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

我们又该如何精进,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很多在专业上有建树的人,都有三个共同特质

我访谈过不少专业上颇有建树的人,在他们身上,我总结出三点共同特质。

关注于事情本身持续精进,获得巨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资深财务专家C总的职业经历听起来寡淡无奇,但无疑,她硬是靠着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在专业领域精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总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普通的仓管,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按照C总的话说,除了在学校里学的会计专业,其他方面她所知甚少。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在仓库做着繁杂重复的工作,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必须加紧学习提升自己,未来才有更好的出路。”

C总当时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拿下注册会计师!

外人不知道的是,从决定报考注会到最终拿下注会,C总用了足足八年的时间,这期间她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不论生活多累工作多繁重,当时的C总每天都坚持3-4个小时的专业学习,不论多晚,她都坚持学习3-4个小时之后才上床休息,那个时候往往已是夜里两三点。

第二天C总六七点就要起床,给家人做早饭赶着上班,一天的休息时间只有四个小时。

没想到,这个习惯从备考注会开始直到C总后来创立自己的事业,就再也没有变过。

C总说,其实人的弹性很大,惰性也很大,当你真的习惯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你会发现你一天会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把这个时间集中精力做任何一件事情,想不成功都难。

“你不会觉得学习备考很枯燥吗?”我好奇地问她。

“枯燥是因为没看进去书啊,只要看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会对很多问题明白不少,做起题目来得心应手,光是这种成就感就很让我知足了。”C总说。

这种体验想必很多人应该感同身受。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你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或擅长一件事情的,只是后来,你经过努力终于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你才会感受到深层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源于你切实的行动,它才会激励你形成正向强化,不断鼓励你攻克难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从我经手的咨询案例来看,很多号称“不知道喜欢或擅长什么”的人,往往源于从小到大缺乏攻克难题的体验,他们中的多数在做事时会“浅尝辄止”,有着强烈的“畏难情绪”,幻想着如果能找到喜欢或擅长的领域,那么一切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但他们忘记了,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就能自己跑上门来——它是在实践中反复磨砺的结果,背后是想象不到的艰辛,以及漫长的时间。

强烈的责任心是做事靠谱的保障

检验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看TA做事的责任心。

现实中,你会发现很多人一开始的职业选择并非完美,但同样能做出一番成绩,这就说明,很多时候,对于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人来说,很多问题不是换个职业就能解决的,而在于你有没有竭尽全力踏实去做。

如果你真的竭尽全力踏实努力了,所谓“天道酬勤”,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北京儿童医院超声波主任贾立群从医30多年,接诊了10万名儿童,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满意,他宁愿搭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把问题搞清楚,一次检查不确定就免费再检,直到明确了才写进报告里,他认为这样才不至于“跌份”。

要知道,现实中做事追求极致的人,必然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同时TA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事关自己的名誉,他们爱护自己的名誉犹如自己的羽毛一般,绝不容许自毁招牌。

11.jpg

B超神探贾立群


而在职业发展中,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年自己寸步难行了吗?

除去极少数特殊情况,绝大多数人对工作都是“应付了事”:你应付工作,工作反过来也就“应付”你,到头来,你会认为这份工作是“负担”,自然在工作中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要知道“成长”这件事情,最“核心”的恰恰在于心智的成熟,即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你的认知比之前更全面,你的方法和能力比之前更多,所以你比之前会更擅长处理这件事情,渐渐地你会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强大,这才是“自信”的根源所在。

在看似反复的工作中萃取乐趣,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我遇到过很多当老师的咨询者,每每听到他们和我抱怨说,感觉工作重复枯燥,我总会和他们说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高校老师Z,也是高校所在的考研辅导班里的“金牌讲师”。

这个老师的考研辅导班每期都爆满,他平时的课也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甚至会有学生抢不到座位,站着也要听他的课。

我也曾经有幸听过这位老师的课,记得在课上他告诉我们说,自己刚做老师那会儿是非常享受在台上讲课的感觉,但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厌倦的情绪,但很快他发现了这份工作的“新鲜因素”:即每届的学生不同,对每一届的学生而言,他们都是第一次听他的课。

慢慢地,他就开始了一项尝试,即不断地研发更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做了N套讲课方案,最终能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切换讲课方案,不仅课受学生欢迎,他研发的教学方案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誉和好评。

Z老师的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

后来,当我自己成为会计培训讲师的时候,我更是以Z老师为榜样,通过每一届学员的反馈,逐步打磨自己的授课风格,我发现,讲师这个职业固然有它的枯燥反复,但如果你用心去做,依然能挖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以此类推,其实现实中有很多职业,如果你仔细挖掘,都能发现出新的元素和能够改进的空间,当你真的游刃有余、能够驾驭一份职业,你会发现它给你带来的乐趣和愉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很多人之所以成为高手,就是在一次次突破自己、不断修正及获得反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到达到了一个高度——与其说是一种刻意追逐,不如说是一份水到渠成。

专注力越来越稀缺的今天,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记得当时访谈前文里C总的时候,当问及她的成功秘笈,C总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大意如下——

“现在的人啊,选择太多诱惑也太多了。我年轻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也没有如此发达的网络。自己只能靠着会计专业,一步步踏踏实实走来,获得了今天的成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我看来,选择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就好像你选择了和谁结婚一样,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剩下的在于我们自己的经营和努力。你是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幻想好事临门,还是脚踏实地一步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获得的结果自然千差万别。”

“很多人都在强调什么天赋,在我看来,多数人根本谈不上天赋,有个成语说的好,勤能补拙。很多人连起码的勤奋都做不到,又如何奢谈天赋呢?”

能成大事的人是“立长志”,成不了事的人是“常立志”

现实中,我发现太多太多的人职场之所以波折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常立志”。

他们总在不停地寻找,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还喜欢的职业,但事实却是,职业这件事情就是不那么让人舒服的,人的惰性与人俱来,谁都喜欢吃喝玩乐,但不同的是,对于那些能成事的人来说,他们身上的勤奋、刻苦等品质,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所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断地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这些人不断地立flag,每次还喜欢信誓旦旦地唯恐天下不知,但凡你的朋友圈有那种有事没事就立flag的人,你会发现多年后这些人依然如故。

而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张扬,他们也很少炫耀更很少在社交平台上立flag,他们默默躲在角落里打磨自己的功夫,对他们来说,他们追求的未必是惊世骇俗的一生,而是沉浸在事情中自得其乐,并能踏踏实实过一生。

浅薄的人追逐“表面的有趣”,厉害的人享受“深层的乐趣”

事实上,很多领域的专家,都给人一种“不怒自威”之感,他们不喜欢吹嘘,更没时间成天吆喝,甚至更是懒得晒自己每天的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对他们来说,学习和思考就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只有那些偶尔学习思考的人,才会一惊一乍,觉得自己特别牛掰的样子,特地发朋友圈炫耀一番。

真正追逐成就的人,他们的日子往往是乏味的,甚至可以用“无趣”来形容。

你会发现现实中,很多厉害的人似乎每天的生活“无聊至极”,很多人从不旅行、也很少参加聚会,他们把大段的时间用来独处,潜心钻研。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这类人的感受,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要比我们有趣的多:

“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并将知识提高到教养与智慧高度的人,不会感到无趣。

因为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兴趣,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强烈。即便他们所见所闻与他人相同,他们也能从普通的事情中轻而易举地发现教训与提示,并发现填补思维空隙的东西。

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天都点缀着解谜与获得知识的乐趣,过着极其有意义而又充实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世界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厌倦。他们就好像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家一样。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发现与探索,因此他们绝不会感到无聊。”

正如运作良好的企业一样,真正的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他们的生活多是单调乏味、波澜不惊的,因为他们的品格也好行为也罢,已经形成了按部就班的运作规律,并不需要刻意维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来精进,甚至在他们看来,这种“精进”更像是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而这种深层的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乐趣,只是一般人看不懂而已。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5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