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8|回复: 0

“一带一路”城市绿色发展合作联盟发起成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3 19: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为加强城市绿色发展合作、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绿色发展市长论坛”上,“一带一路”城市绿色发展合作联盟发起成立。

记者从7月12日举行的“绿色发展市长论坛”上获悉,“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存在复杂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因此亟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贵阳市副市长陶平生在宣读倡议时说,联盟已得到呼和浩特、南京、济南、长春等城市以及部分企业支持,欢迎更多城市、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机构加入,共同把联盟打造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凝聚智慧力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绿色发展合作机制。

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和参与方,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东亚秘书处主任朱澍表示,将利用全球的城市网络,鼓励更多会员城市和地方政府参与到这个合作平台中,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认为,中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碳市场的宝贵经验和实践过程,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尽早引入碳定价机制,促进和提升其减排能力。

多国政府官员和专家呼吁开展国际合作,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并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民众。

参会专家表示,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关切和追求的目标,因“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拥有复杂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必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政府秘书长易卜拉欣·德米尔说,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底色,为了推进伊斯坦布尔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未来希望能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加深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秘书长博娜蒂娅·坦德拉德薇看来,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会有助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各个国家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变为现实,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表示,塞尔维亚共和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政府正在为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制定战略和法律框架方案,塞中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两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合作的潜力巨大。

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官方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让生态文明建设造福沿线国家和民众。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说,中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碳市场的宝贵经验和实践过程,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尽早引入碳定价机制,促进和加快其减排能力。

“要尽快合作起来把中国的经验进行分享,使他们的碳市场建设少走弯路。”张建宇举例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生产国,并通过相关技术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帮助全球实现低碳发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和成就。

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底色;绿色,是“一带一路”的根基。重视“一带一路”的绿色基建是一直以来计划中的事情,也一直身体力行的遵循着这一理念。

在绿色方面,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在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国际社会的携手努力更加凸显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疫情引发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绿色复苏成为全球疫情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社会关注和期待“一带一路”在引领全球绿色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理念、原则和目标方面高度契合、相辅相成,被国际社会认可为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解决方案之一。
7年来,中国在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不断凝聚,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动力。

展现大国担当,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宣誓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贡献。

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中国气候承诺,认为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带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投资,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低碳道路。

强化顶层设计,发布政策文件提出明确要求

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文件强化“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3年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提出要求,企业应按照东道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东道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并减少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措施,提出“推动企业遵守所在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绿色发展多边合作机制

落实习近平主席倡议,生态环境部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

绿色联盟已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及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与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并开展专题领域研究交流。推动与共建国家的环境标准合作与对接,组织“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标准系列培训,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绿色联盟于2019年启动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项目,正在推动制定“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指南,为共建国家及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此外,生态环境部正在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已培训120多个国家的环境官员、研究学者和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帮助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与塞舌尔、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合作共建低碳示范区。

完善技术支撑,防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风险

推动环境信息共享,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生态环保服务和决策支持。已集成30余个国家的国别基础数据、法规标准、环境政策、技术产业、案例分析等内容,汇集30个国际权威公开平台的200余项指标数据,涉及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绿色技术交流,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等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平台,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推动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高端环保产业园。

国内外研究机构已共同开发中国境外投资项目环境风险快速评估工具(ERST),可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资源的潜在影响给出评估建议,对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识别与管理。

履行企业责任,打造“一带一路”绿色项目

近年来,中国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2016年已发起《履行企业环保责任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在承建和设计“一带一路”项目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很多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项目、巴基斯坦最大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坚持高标准建设,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贷款方之一,以国际标准严格把控项目环评工作,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评价该项目是利国利民的典范项目。

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被誉为中东欧风电行业标杆和示范性项目,额勒赛河下游水电站获得柬埔寨环境部颁发的“环保管理工作优秀奖”。

今就在年6月份,就已经颁发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以下是全文:

阿富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智利、中国、哥伦比亚、斐济、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蒙古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于2021年6月23日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一、我们回顾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各国需要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我们重申气候变化是当今最大挑战之一,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各国应根据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结合各自国情采取气候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

三、我们呼吁开展国际合作以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经济复苏,促进疫情后的低碳、有韧性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四、我们注意到相关“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自愿基础上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取得的进展,包括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五、我们倡导“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聚焦以下合作:

(一)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继续努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包括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分享最佳实践。

(三)在尊重各国国情和法律及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就绿色发展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有益经验和良好实践。

(四)深化环境合作,加大生态和水资源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设环境友好和抗风险的基础设施,包括加强项目的气候和环境风险评估,借鉴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和最佳实践,鼓励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获得可负担、经济上可持续的能源。

(七)鼓励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开发有效的绿色金融工具,为环境友好型和低碳项目提供充足、可预测和可持续融资。

(八)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和机构能力建设。

六、我们欢迎更多伙伴加入本倡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货币组织(IMF)的经济预期中,中国是唯一在2020年取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政府在疫后经济复苏阶段,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碳中和承诺”等绿色低碳发展举措,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建设性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释放出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鲜明信号,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环保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共建国家加强政策沟通,发挥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作用,推进环境政策、规划、标准和技术对接,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

同时,继续提升“一带一路”项目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政策工具,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引导绿色投资,引导企业更好履行环保责任,防范“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环境风险。

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合作伙伴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7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