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长春2月2日电(记者张建 王猛)近日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家庭农场”一词,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农专家表示,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将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事实上,在吉林延边等地,“家庭农场”已有经验可总结。以延边为例,2011年,199家家庭农场中有98%实现了盈利;2012年全州451家家庭农场中,有99%实现盈利。
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董英山表示,今年新增补贴和支农项目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可以看出,就是为了让肯种地、会种地的农民得到实惠。
在中国产粮大省吉林,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不久,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在长春成立,约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联合会,这意味着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抱团”发展。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于强说:“联合会成立后将主要依托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合作社收入,为会员提供市场价格、行业走势等信息服务,规避风险,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8万个,同比增长37%,带动农户19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7%。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覆盖面广、组织化程度高、带户功能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社。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其他探索一直在进行。2010年11月,甘肃农垦集团与吉林省前郭县签订合同,对王府站镇的2.2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集约化经营。项目涉及当地5个村,共1374户4122人。示范区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释放出巨大能量。
无论是成立农业合作社还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中国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探索。董英山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意味着中国通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中国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的最终受益者”。(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