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武汉8月30日电(记者俞俭 杨兴国)三个重度智障儿女,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被当地人称为“猴娃”,他们最大的已有65岁,最小的年近半百,而与这些“猴娃”相依为命的是他们年逾九旬的母亲。
故事发生在湖北钟祥市洋梓镇火庙村,这位母亲名叫陈秀英,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伟大的母爱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精心抚养了三个“猴娃”,被人称为“最慈爱妈妈”。
一条新铺石子路通向陈秀英家,三个“猴娃”看见记者一行的到来,“哦哦哦”说个不停,虽不知其所言,却是一副很兴奋的样子。
穿着水红色裙子的妹妹陈羊奶眯着眼、撅着嘴笑,忙不迭地搬来小椅子请记者坐。65岁的陈小狗抬起右手放在额前,不时笑着和人打招呼,接过香烟就抽起来,显得一脸陶醉。而幺妹陈小焕似乎更文静,不声不响,安坐一旁自顾玩耍,有时揪揪稀疏的头发,偶尔张嘴笑笑。
母亲陈秀英今年94岁,头发花白,一脸慈祥,布满深深浅浅的皱纹。健朗的身子骨透出她的坚忍,看不出她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问“猴娃”多大时,她只一一道出他们的属相,属狗,属蛇,属龙,又拿户口簿来给记者看。
她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是姨表兄妹结婚,共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夭折。3个智障儿陈小狗、陈羊奶和陈小焕分别是老二、老五、老八,其他4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他们的儿孙都很健康,大儿子更是儿孙满堂,育有5个子女,有在市里当医生、当老师的,他的孙子也都上大学了。
三个智障儿从小就不会说话,连爸妈也不会叫,也听不懂别人讲话,生活无法自理,不会穿衣服、上厕所,吃喝拉撒全靠母亲照料。他们个头都不高,一米四左右,头颅特别小,发育不良,腿细走路一颠一颠的,表情木然,懵懵懂懂只知道笑,加上举手遮光的习惯动作,被当地人称作“猴娃”。
面对“猴娃”,不知如何交流,用手比划一番,他们只会对你笑笑,母亲的使唤似乎是他们唯一能听懂的。
当地人说,像这样重度智障者活得这么长久比较少见,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守护;而母亲所以健康长寿,那是一种生命的坚守,为“猴娃”而活。
三个“猴娃”的降生让陈秀英一家备受打击,但毕竟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他们从未放弃。除了忙于田间劳作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三个孩子身上。
早上,陈秀英一一给他们穿好衣裳,洗脸梳头,吃饭时,不厌其烦地教他们用筷子,不要用手抓。一日三餐,全靠父母将饭一碗碗端到三个孩子手上。白天,三个孩子就跑出去疯玩了,往往不知回家,夫妇俩就到田间地头去找。
傍晚,要给他们一个个洗澡换衣服,哄他们睡下,有时刚把这个照料睡下,那个又爬了起来,总要折腾个把小时。
几十年如一日,陈秀英为了照顾好这三个智障子女,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村庄。尽管听不到他们叫一声妈妈,但她一生最感欣慰的是“猴娃”对母亲的那份依恋、那份母子心心相通的感觉。每每有好吃的东西,“猴娃”都会高兴地蹦到妈妈面前,手舞足蹈。
在母亲眼里,“猴娃”永远是孩子,白天要做好三餐拿到他们手上,晚上起来四五次拉他们去厕所大小便。记者看到,三个“猴娃”尽管穿的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但还比较整齐,身上没有异味。母亲每天都要给他们洗衣服,稍不留心,孩子大小便常拉在裤子上,一天要洗两三次。
如今,94岁的陈秀英依然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声音大,穿着整齐。除了照料儿女,每天种菜,养鸡,房前一块红薯地绿油油的,门前水泥地上晒着一片玉米,一群鸡四处觅食,房前屋后堆满捡来的柴火。虽然伙食简单清淡,但她每餐还能吃一大碗饭。
采访中,陈秀英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地感谢政府,领着记者到房里一间间看,说装了电灯,亮敞敞的,一拧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她和女儿陈羊奶住,小狗和小焕住,房间里两顶粉红色的蚊帐,两床崭新的被褥,透出家的温馨。
多年以来,陈秀英家一直是政府重点照顾对象。上世纪70年代,钟祥市民政部门给予三个“猴娃”每人每天1元钱困难补助。到90年代,定期定量救助全家每月170元,从1999年开始纳入低保,标准逐步提高,2009年特批为全家4人同时享受城镇和农村低保,每月920元。
洋梓镇民政办主任孔庆龙说,“逢年过节都有米油鱼肉等物资慰问,乡亲们平时也送米送菜,一家人基本生活没问题。”
陈秀英的老伴10年前去世了,她独自一人照顾三个“猴娃”,负担更重。看到陈秀英逐渐年老体衰,钟祥市民政部门每月出资400元请了村民当“保姆”,照顾她们一家生活。今年6月,市民政局局长邹志富登门看望时,决定筹资1.5万元,解决一系列困难。安装了自来水,免去老人提水之苦;更换了电线,新修了房瓦,房前修了水泥地,还铺了一条几百米的石子路,直接到她家门口。
陈秀英对记者说,即使她不在人世了,有政府的关怀,三个孩子将来的生活也不用愁啦。(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