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9月1日电(杨玉华 梁明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中国中小学新学期开学之际,300多名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大声朗读着国学经典《礼运大同篇》。这是中国新学年开学前夕,记者在安徽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举行的“一年级新生开蒙仪式”上看到的情景。
9月1日是中国中小学生正式开学的日子,不少地方在1日前夕举行了庄重的开学第一课,国学教育成了很多学校的首选内容。
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当日的“一年级新生开蒙仪式”上,老师首先给每个孩子的头上点上一颗“智慧星”,以此来寓意古人的“朱砂开智”。“老师希望你好好学习,越来越聪明!”王老师在给孩子点完“智慧星”后对孩子说。
“随着学校和家长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并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屯溪路小学德育处的王玲老师认为,传统国学可以教育孩子懂礼仪、孝顺父母,培养其良好的心性,教育机构和家长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内外兼修,具备良好气质。
一位新生的爷爷何志汉在看完仪式后,很感慨地对记者说:“这种开学启蒙课非常好。”他认为,这有利于小孩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正是家长期盼的。
早在2003年10月底,为教育儿童养成传统美德、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徽省教育厅就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为突破口,在全省一百多所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工程。
“儿童记忆能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处在最初的成型阶段,让孩子们诵读优秀国学经典著作,领会其中的精髓,是一种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有益尝试。”王玲说。
不过,目前,不少中国学校的国学教育还仅仅局限于对经典文章的诵读。而其他的中华传统文化诸如书法、篆刻、茶艺等几乎没有涉及。一些学校也只能在低年级或者兴趣班上开展相关课程,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年级坚持国学教育十分稀少。
“学校的师资是有限的,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也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多。”合肥市安居苑小学范耐君老师对记者说。在她看来,高年级老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很少再有精力和时间去加强学生的国学教育。
有些学生家长也表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好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就行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并不强求。“了解了解就行了,考试又不会考,不必较真儿。”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安徽大学教授王天根认为,中国历史悠久灿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著作博大精深,非常需要学习和传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他呼吁,社会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学习国学的平台和渠道,让娃娃们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