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新网
裘援平谈“大侨务”与“大格局”:顺应国情侨情变化
【侨报网讯】3月20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北京首次举办“走进国侨办”主题新闻发布会,裘援平主任就侨务工作和新形势下侨务工作战略思考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内容是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接受媒体采访的摘录:​
问:请您介绍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情况。您就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已一年,有何感受?​
裘援平:我们国家有海外移民的传统,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中国公民移居国外,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祖(籍)国牵挂的儿女,都是中外友好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都是中国繁荣发展的独特优势。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有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在全国各地。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背景下,海内外侨情持续发生变化。​
1、海外侨胞结构发生变化,分布地区更加广泛。除东南亚等传统侨胞聚居地外,北美、西欧、大洋洲、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成为侨胞新聚居地。在一些欧美国家,华裔成为当地最大少数族裔,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成为侨社中坚力量。​
2、海外侨胞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提升。华侨华人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拓展,华商企业步入现代化、国际化轨道,在各国经济中分量增强。数百万华侨华人专业人才集聚发达国家,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大量涌现。​
3、海外侨胞融入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提高。华侨华人公民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或通过加入主流政党、参与选举等进入议会和政府,或通过游说、质询、投票、游行等表达诉求,一些华人成为部长、州长、市长、大使和各级议员,华裔族群“关键选票”的作用受到更多重视。​
4、海外侨胞民族和文化认同增强,爱国友好力量迅速壮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海外侨胞与祖(籍)国联系更加紧密,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对弘扬中华文化热情高涨。遍布世界约2万所华文学校、数万个华人社团、上千家华文媒体及众多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成为中华语言文化海外推广基础最牢、覆盖最广、效果最好的平台和载体。​
5、海外侨胞长期生存发展面临新挑战,和谐侨社建设需要加强。受金融危机和各国内政等影响,华商经济受到冲击,个别侨胞有不良行为,导致经济纠纷和利益摩擦增多,有关华社负面新闻时有出现,不仅给华商企业造成损失,也对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环境产生影响。​
6、海内外侨胞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对祖(籍)国抱有更多期待。广大侨胞希望强大起来的祖(籍)国给予更多关爱,共享中国改革发展成果,高端人才冀望特殊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外籍华人期待在入出中国国境、来华长期居留和事业长远发展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国内部分归侨侨眷生活困难,有的未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及扶贫规划,有的历史遗案、经济纠纷等尚待解决。维护海外侨胞在国内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侨界民生任务繁重。​
我到国侨办整整一年,从外事战线到侨务战线,最突出的感受是对侨务工作的热爱,几乎不需要过渡就很快融入其中。这种热爱来自两方面动力。一是党和国家的重托,民族复兴的使命,侨务工作的意义,给我以精神动力。二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侨胞,他们对祖(籍)国的赤子之情和热切期待,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给我以情感动力。侨务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的工作,没有对侨胞的深厚感情,没有对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是做不好侨务工作的。我将不辱使命、不负期待,继续为国家、为侨胞不懈努力!​
问:中国新一届领导提出要实现“中国梦”,您认为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怎么能象您多次提到的,让海外侨胞“同圆共享中国梦”?​
裘援平: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大家庭,炎黄子孙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兄弟,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摆脱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历史上,华侨华人就曾在黑暗中为点燃振兴中华的希望之光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也发挥过不可磨灭的独特作用。如今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如此之近,需要最大限度地汇聚起磅礴力量,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圆共享中国梦。当今的海外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等资源、在促进中国发展与统一、推动中外友好交流、弘扬中华语言文化等方面,都能有更多作为。要把华侨华人振兴中华的强烈意愿与实现中国梦对接起来,唤起他们爱国爱乡的热忱,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华侨华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把华侨华人个人的美好愿望与实现中国梦对接起来,通过联谊、服务和引导,支持他们把握中国发展和中外合作的机遇,参与祖(籍)国现代化建设,把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民族复兴的常青树上,共享中华民族复兴带来的巨大福祉。​
问:您在全国侨办主任会上提出,要“完善大侨务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大侨务”?怎么体现“大格局”?​
裘援平:面对世情国情侨情新变化和国家改革发展新要求,侨务部门要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涵养、努力维护、有效调动好侨务资源,积极完善大侨务发展格局,在实现中国梦中充分发挥出侨务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所谓“大侨务”,就是要站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高度,超越部门和地域的狭隘眼光,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各领域交流活动,共同做好华侨华人工作。所谓“大格局”,就是侨务工作要面向全球、放眼长远,推动形成既有利于侨胞长期生存发展,又服务国家内外发展需要的多维立体全方位工作格局。要加强整体性、基础性、长效性建设投入,打造多层次、宽领域与侨联谊交流服务合作平台,同海外侨胞侨团侨校侨媒等建立密切联系,推动加大为侨服务投入和体系建设,推动侨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辜负侨胞的期待,不辱团结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问: 2014年被誉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您认为在这方面侨务工作应该如何有所作为?华侨华人应该如何抓住中国深化改革的机遇?​
裘援平: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侨务工作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谋求新发展。总的想法是要围绕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共圆共享中国梦这个主题,着力提升侨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今年重点加强几项工作:​
1、围绕“和谐侨社建设年”加强海外侨务工作。召开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以各国主要侨团为骨干,以华社服务机构为依托,扶持建立侨社互助中心,调动各方采取惠侨举措,促进侨社团结和谐,努力形成助侨生存发展新局面。​
2、围绕国内改革发展需求加强引资引智工作。把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摆在更突出位置,着力加强侨智侨资引进对接,提高侨智侨资结合的综合优势。​
3、围绕中长期规划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动海外华文学校标准化、规范化、本土化发展,支持新型办学模式。​
4、围绕“文化中国”主题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针对侨胞精神文化需求,做精做优“文化中国”系列活动,支持海外各类中华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海外侨胞艺术团组作用,创新组织和交流形式与内容,弘扬中华文化并扩大中外交流。​
5、围绕优化政府职能加强为侨服务工作。推进涉侨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回应侨胞合理诉求,做好依法维护侨益和改善侨界民生两大重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根本利益。​
为鼓励引导海外侨胞自愿参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自身事业发展,我们将围绕国家改革发展重点需要,深入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加强各级华侨华人专家咨询机构、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创业示范基地和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建设,加强与国内有关部门和各国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交流,搭建海外专业人士为国服务的便利通道。创新综合利用侨智侨资形式,加强政策指导、计划协调和项目对接,继续举办大型侨务经济科技活动,加大“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博士团”、“侨资企业地方行”、“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等活动,鼓励侨胞参与区域发展战略、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发挥海外侨胞侨商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探索以多种途径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作贡献。​
中国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重新激活一条沿陆、一条向海的古老贸易通道,以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这对中国以及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安全稳定、地区繁荣都有重大现实意义。这两个方向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方向,聚居着3、4千万华侨华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交汇,更是许多华商产业布局和经济利益所在。“海上丝绸之路”将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联起来,形成经济互补性强的利益共同体,这将为广大华商提供难得的发展新机遇。​
当年许多华人正是沿着丝绸之路生根发芽,成为最早走向世界的华人移民。如今他们已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盛开在两条丝绸之路的每个节点上。希望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参与“新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不要错过搭乘中国发展和区域合作新快车的契机,实现自身事业更大的发展。​
问: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是侨务部门的工作内容,请您谈谈此项工作是如何开展和深入的?​
裘援平: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是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依托的是海外几千万侨胞,他们具备融通中外的语言和文化优势,是开展公共外交、促进中外友好的天然使者和宝贵资源。我们在海外联谊、华文教育、侨务外宣等方面积极探索,配合高访组织侨界活动,加强与国际移民组织等国际组织、外国政要、海外精英侨团和高端人士联系,深入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扩大海外华文教育对象,发挥海外侨胞和华文媒体作用,向各国主流社会介绍真实的中国,营造对华友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问:有些人不了解国侨办是干什么的,作为政府侨务工作专门机构,国侨办的主要工作和宗旨是什么?​
裘援平:国侨办是中国政府专门面向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设立的侨务机构,肩负着执行国家侨务政策,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统筹协调和开展对侨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侨胞长期生存发展,有利于中外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主要任务包括:​
1、广泛联系海外侨胞。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海外侨胞密切交往,在海外侨社倡导和谐侨社建设,促进侨胞侨团侨社团结,支持侨胞在海外长期生存发展,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维系他们同祖(籍)国的感情与联系。​
2、努力为侨提供帮助。维护侨胞正当合法权益,推动侨务立法和拟订侨务政策,开展社区侨务工作,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帮助海外侨团增强为侨服务功能,使广大侨胞感受到祖(籍)国的温暖和关爱。​
3、支持侨胞参与中国建设。与各地方共同搭建各类经贸和科技交流平台,为有意愿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海外华商和专业人士牵线搭桥,创造便利条件,实现自身事业发展。​
4、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组织开展“文化中国”系列活动,促进文化教育与民间外交相结合,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问:国务院侨办将2014年定为“和谐侨社建设年”是出于什么考虑?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裘援平: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依托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勤奋拼搏,努力拓展自身事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当地同业形成竞争,加之少数个人和企业不遵纪守法、不注意言行举止,引起当地民众不满,海外侨胞和华商与住在国政府和民众因经济利益和文化习俗等导致的矛盾摩擦时有发生,一些事件严重损害了侨胞利益。推动建设和谐侨社,促进海外侨胞侨团加强团结、引导海外侨胞树立良好形象,与当地民众和睦相处,不仅是海外侨胞长期生存发展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形象和中外关系的需要。​
自2007年国侨办提出构建“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以来,“和谐侨社”理念日益得到海外侨胞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各地侨社普遍进行了有益探索,呈现出可喜局面:侨社更趋团结,侨团更加活跃,与住在国民众关系更加和睦,海外侨胞中涌现出一大批乐于奉献、热心侨社事务的侨领。海外侨胞更加注重回馈当地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与住在国政府加强沟通合作,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国务院侨办确定今年为“和谐侨社建设年”,主要是以推动侨团发展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侨胞为重点,着力实施“惠侨工程”,务实推进海外和谐侨社建设。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平台作用,积极引导海外侨社加强团结,推动侨团组织建设,提升华侨华人社会活力。二是启动“海外惠侨工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出助力海外侨胞生存发展的务实举措,其中包括在华侨华人聚集的城市,扶持建设“华助中心”,搭建好文化交流、咨询服务、关爱帮扶平台,服务基层侨胞和社区,让广大侨胞感受到侨社和祖(籍)国的温暖。三是实施海外人员培训(研习)计划,包括侨领和各类人才,增强他们为侨服务的能力。四是继续面向海外侨胞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华文教育、经济科技等相关活动。​
海外侨胞作为住在国的少数族裔,要真正立足当地社会,除了提高经济地位外,还应实现社会融合和政治参与,逐步提升政治社会地位。为此,我们鼓励广大侨胞增强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住在国主流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区事务,增进理解、减少隔阂,与其他族群和睦相处,不同文明交融互鉴。同时,中华民族历来有恋祖爱乡、情系桑梓的传统,广大侨胞始终与祖(籍)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始终对中华语言文化充满感情,始终有保持民族特性的强烈愿望,我们要尽力满足他们这种心灵依托和精神诉求。​
问:随着中国发展强大,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回到中国发展定居,部分外籍华人希望提供更多便利,请问侨务部门为此能做什么?​
裘援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希望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端人才冀望特殊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海外华侨要求在国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外籍华人期待在入出我国境、来华长期居留和事业长远发展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国家侨务部门始终将促进侨胞事业发展、维护侨胞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侨界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回应侨胞合理合法诉求,推动制订涉侨政策法规,协调敦促有关部门维护侨胞权益,加大侨商投资权益保护力度,破解了华侨农场历史遗留难题,逐步解决海外侨胞在华居留、身份证件使用、子女就学、就业参保等问题,为外籍华人来华探亲等提供更多便利。推广地方侨办与司法部门成立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依托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等为侨服务。​
去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是两部重要的涉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华侨华人入出境提供了更多便利。对作为海外中国公民的华侨,一是规定华侨可以凭护照证明其身份,在国内办理各种事务;二是华侨回国定居手续从公安部门转由侨务部门办理。对外籍华人,一是增设了探亲类、人才类和私人事务类签证,以便签发有效期、停留期较长的签证;二是增设了团聚类居留证件,因家庭团聚需要在中国停留超过180天的可申请办理居留;三是因紧急事由需要入境的可申请办理口岸签证等。​
中国的“绿卡”制度已经实行近10年,在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的同时,也为外籍华人办理“绿卡”提供了一些便利。针对近年来侨界反映普遍的“绿卡”门槛较高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改完善“绿卡”颁发和管理办法,我们也在积极争取放宽外籍华人申请“绿卡”的条件,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问:请您介绍海外华文教育的最新情况。​
裘援平:华文教育被称为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备受侨务部门和海外侨胞的重视。不仅如此,不久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还专门访问了华盛顿育英学校孔子课堂,“汉语热”不再局限于华侨华人社会。在此背景下,您认为海外华文教育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华文教育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是保持华侨华人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是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被侨胞们形象地誉为“留根工程”、比作“希望工程”。国务院侨办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工作。现在大概有2万多所海外华文学校或者叫中文学校,这些学校是侨胞自己掏钱办起来的,目前这2万多所华文学校当中有几十万教师,有几百万个在校学生,主要是我们的华裔子弟在学中文,在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我认为,这是中华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最正规、基础最雄厚,而且效果最好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看到华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和“汉语热”大背景下,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环境、政策主张、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华文教育发展模式不一、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是带有普遍性的:​
一是华文教育的基础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1、华文学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其软硬件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2、现有华文教材仅能满足“温饱”需求,缺乏适用当地国情、教情的“本土化”教材;3、合格华文教师还比较匮乏,急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年龄梯队分布合理的稳定的华文教师队伍。这些都是华文教育发展的“老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二是新情况、新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比如:1、华侨华人对华文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现有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华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2、越来越多的友族朋友选择将孩子送到华校就读,非华裔学生在华校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学生结构的多元化对华校教育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是华文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劲”。近年来,海外侨胞对华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各种呼声也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许多侨胞参与华文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对华文教育的内在需求还没有全部外化为实际行动,大家“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四是华文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和参与度还不高。坦率讲,国内各界对“什么是华文教育”、“为什么要开展华文教育”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参与度也不高,“圈内热,圈外冷”的现象还较普遍。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华文教育、支持华文教育,共同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事业和功德无量的慈善事业。​
今后,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谋划和推进新时期的华文教育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专门研究,作出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比如说:​
一要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不断优化华文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今后要继续通过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积极稳妥地宣传我国侨务政策和华文教育工作,争取更多国家给当地华文教育予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继续利用各种形式(包括发挥你们媒体的作用)在海内外各界中广泛宣传华文教育,引导更社会力量特别是更多侨胞关心、支持、参与华文教育工作,为华文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二要推进标准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支持华校转型升级发展。要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针对不同办学模式需要,组织力量研发制定海外华文教育教学大纲、华文教材编写大纲、华文学校办学标准、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标准等,推进华校办学的标准化;要进一步加强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构建起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华文教育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要引导华校转变观念,积极同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相衔接,更好地发挥华校在增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推进“三化”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夯实华校帮扶工程,以“帮、扶、带”为切入点,发挥示范学校建设的龙头作用,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华校转型升级发展,构建起符合侨胞需要、适应当地特点、办学体系相对完备且具有较高水平的华文教育施教体系。​
三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丰富工作手段,以中国华文教育网为平台,大量研发各类华裔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视频课件,广泛开展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和视频教学,打造“网上课堂”、“客厅华文学校”,将优秀的教学成果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至世界各地,让更多的华文教师和华裔青少年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中华文化。​
四要继续加强华文教材建设和华文教师培养这两项基础性工作。在基本完成主干教材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要继续根据不同国家华校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本土化教材、文化读物等,以满足华校发展对教材的个性需求。要以华文教师从业水平测试标准为依据,建立“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培训机制,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华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成效。​
五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华文教育,探索华文教育工作新模式。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华文学校发展建设,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知名中小学“走出去”,与海外华文学校合作或独立创办华文学校,开展系统、规范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丰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推广渠道,探索华文教育工作新模式。​
今后,我们会认真分析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出台新举措,以改革创新推动华文教育大发展。​
|
|